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跑野优品 | 咕咚21K系列逐日PRO跑鞋全面评测


▲ 咕咚逐日PRO男款43码蓝色,产品实拍

全文共3361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从外观到实穿体验,从里到外都说清楚。

这是一双特点鲜明的跑鞋。咕咚的跑鞋,走的是大众路线。咕咚逐日PRO这双鞋做为平时例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参加半马比赛,也是毫无压力。

文字稿为初稿。可以直接看视频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黛吾颜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黛吾颜

图|黛吾颜工作室

视频|跑野优品


        一直以来咕咚跑鞋产品线以跑步距离划分(5K系列/10K系列/21K系列/42K系列)。相对于一些品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命名方式,这样的产品线布局,让一个跑步小白也能一目了然。从品名就可以看出,不同能力的跑步人群,适合选择什么样的产品。

        2021年在此分类基础上对于用户群体进行细分,针对于大体重跑者推出了回弹支撑、强化防护的咕咚逐日厚底跑鞋。2022年3月,咕咚推出全新升级款厚底跑鞋—咕咚21K逐日PRO跑鞋。

        今天就让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双跑鞋到底如何。



1

— 外观篇 —


第一直观感受,有一定的设计感,中规中矩的造型,搭配了抢眼的字母。
拿到手上,最醒目的就是那大大的咕咚LOGO,CODOON占满了鞋的外侧。这样的设计比较大胆,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和识别性。但是我个人觉得稍微用力有点过猛,评价上可能会有一点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觉得很有个性,一眼就看中了。不喜欢的人可能就会因为这个点,而抛弃她。


另一个惹眼的点,就是主要卖点之一,那40MM的厚底。为什么是40MM呢?因为国际田联出台规定,自2020年4月30日起,运动员穿着的比赛用鞋,鞋底的厚度不能超过40MM。虽然近期可能不会有精英运动员穿着这双鞋,去参加国际田联认证赛事,但是也不妨碍咕咚的设计师遵守了这个规定。


鞋底就是用了咕咚的常规设计语言,一个大大的无穷大符号LOGO。这也是咕咚LOGO小小的变体。通过不断强化这个设计语言,让这双鞋的辨识度很高,熟悉的小伙伴,一眼就知道是咕咚的鞋了。


其他部分,就是中规中矩了。外观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就是外侧占据了太多的设计内容,而鞋子的内侧有点空,显得有些些单薄。


配色一共有5个颜色,适合男款的有红,橙,蓝,黑四个颜色,其中只有蓝色是拼色,所以我选择了这双蓝橙拼色的。女款的有紫绿拼色。咕咚对于配色的把控还是很有一套的,我当时选的时候,就没有注意这点,一眼就相中了蓝橙款。没想到就是男款专用配色。




2

— 材质篇 —

鞋面采用了纱面和网布双层材质。虽然是双层,但是并不闷,有一定的透气性。主要这个鞋的中底,可以仔细看一下。咕咚逐日PRO采取的是目前最流行的,顶级碳板跑鞋的三明治结构。不过这双鞋中间夹的是高弹尼龙片,不是碳板。但是构造和工作原理,和碳板是一样一样的。

这块尼龙片增强了中底的稳定性,和碳板所起的作用也是基本一样,强大的支撑和回弹性。压一压就知道,这个刚性还是不小的,弯曲后,迅速复原。



中底使用的材质,是EVA高弹材料。但是上脚的感觉,也确实能收到一定的弹力回馈。只是肯定不如超临界发泡的那么软弹。当然,这两种材料放在一起对比,是不公平的,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材质,成本也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刚穿过发泡大底,你甚至会觉得有一些硬。当然,我们不要拿这两个去对比,不是很公平。依然有很多鞋,走的是硬底路线,但相对而言,这个4CM的厚底,着实不算硬了。
CPU大底的耐磨性应该是不错的,抓地力是没有问题的。经过这几十公里的试穿,各种路面都踩过,还特意趁着下过雨去试了。我们日常跑步的环境,不管是塑胶跑道,花岗岩火烧板,广场砖,沥青路面,水泥路等等,基本上都是防滑的。所以防滑测试的意义并不大,抓地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3

— 工艺篇 —

整体做工上,是跑鞋里第一梯队的水平。鞋面上多种材料的拼合,处理的干净利落。中底和鞋面的衔接,也是清清爽爽。中底的甩点工艺,视觉上也是锦上添花。不然4CM的中底,雪白一片,肯定会有一点点的视觉疲劳。同时这个点点还是反光的,夜跑也有一定的识别性。美观和功能二合一。



港宝的处理,中规中矩,U型海绵垫,加强了一点后跟的包裹感。



总之整个鞋子的感受就是扎实。单只鞋的重量,43码的是260克多一点,这个数据也是中规中矩。在同类产品中,也属于是中等水平。但考虑到中间内嵌了一块尼龙板和大面积的8字型大底,也算是做了轻量化处理。


4

— 试穿篇 —

从上手就可以看出,嵌入了尼龙片的中底很稳定,刚性强。在这块硬质的尼龙片作用下,加上前掌上翘的弧度,滚动感很足。

如果是日常穿着,一开始会有少许不适应。正常匀速走路,会发现有一点点点点停顿感。这个停顿感主要是来自于那鞋头5.5CM的上翘。对于正常走路来说,会觉得这个弧度稍微有点过大了。主要是日常走路的方式,让双脚没有办法自然的滚动起来。



不过,只要你跑起来。不管是多慢的配速,马上就能感受到这块尼龙板给你的反馈。顺畅的滚动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就来了。让你瞬间有一种跑起来的畅快感受。

由于这双鞋的中底并不如超临界发泡底的那么松软,所以能明显的感受到这块铲形尼龙片的滚动回弹性。这是一些没有碳板的跑鞋,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提速的效果,也是立杆见影的。从7分6分配速,提到5分配,这块夹了尼龙片的中底,很容易就能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毫无拖泥带水。几步一蹬,就知道有了。

当然,我的能力也就是刚刚进5分,巅峰期10公里也只能到47分左右。所以再高的配速,也只能是短暂的体验。但这双咕咚逐日PRO,对于5分配速左右来驾驭,完全没有问题。



5

— 半马体验 —

由于我已经几个月没有跑步了,所以想要恢复到半马的能力,着实让我废了不少劲。我看了一下,从3月初开始,从2公里到10公里,足足花了半个月。终于勉勉强强的能完成。别人的朋友圈是冬训,我却是冬歇。

过了冬歇期,就要开始干活了。可是,现在直到4月底的马拉松赛事,却全部烂尾了。目前看来,4月份是不可能有马拉松赛事了。只能安安心心的来说说鞋子吧。



至于是怎么跑下来的,还不是一点点磨呗。一个人的半马,略显枯燥。为了能更好的体验这双鞋,只能被迫的走走跑跑,按照田协统计的大众马拉松平均完赛时间,215左右去完成。

受限于能力和我个体特性。对于我自己平时例跑的感觉去看,这双鞋确实能帮我更轻松一点的跑下来。主要有两点,一个还是这个上翘的弧度,让你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那自然的滚动感。一旦跑起来,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促使你一直跑下去。



跑起来一点没有问题,但是一停下来,马上就会感受到一种停顿感。因为走路的配速太慢,双脚是滚动不起来的。这就是这双鞋给我最大的印象。

至于软弹,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两天还在试穿其他碳板鞋,那个实在是太软弹了。为了感受官方宣传的软弹,只能是再穿回布鞋。然后再换这个咕咚逐日PRO,马上就能感受到一点软弹。但是总是不自觉的拿去和超临界发泡的中底去比较。确实没有那么软。还是那句话,这样对比是不公平的。



还有一点,就是加速感明显。几步就能蹬起来,并不需要多消耗。只要加快步幅和步频,很自然的力就传导上来。给我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但受限于自己的实力,这种感觉也只能维持一会会。很简单,目前还没有办法维持在5分内的配速很长时间。

至于有人会说260+克的单只鞋重是不是有点重?我倒真没觉得。首先这是一个很常规的重量,客观讲不是很重但也不轻,属于中等。至于我这样的跑步水平,根本远远都没有到介意一双鞋,是不是重了40克,而影响了我的发挥?还不如给自身减个半斤,来的更实际一点。距离我创造PB的时代,我应该已经重了10几斤了。是不是很悲惨?


6

— 总结 —

这是一双特点比较鲜明的鞋子。外观抢眼,又有一定的缺陷。中底软硬适中,内嵌尼龙片的反馈十分到位,让你很直观的体验到这块铲形尼龙片跷跷板的感觉。这种感觉超过一众全掌碳板鞋。在这个超临界发泡中底加全掌碳板铺天盖地的时代,也算是保留了一份独特的感觉。

至于价格,目前活动价在500块以下。留意一下,渠道价450元左右可以拿下。这个价格是2022年3月底的价格,仅供参考。至于值不值,在这里不做评价。



制约你跑起来的因素有很多,在没有发泡厚底跑鞋的时代,也不是这样过来了?早在2018年9月,我还穿着薄底硬质跑鞋,不也一样创造了我个人的半马PB,147。如今有了这么多好鞋,似乎再想回到那个成绩,不太容易了。

毕竟,想要提高成绩,跑鞋永远只是锦上添花。训练的少了,想通过好的竞速鞋去提高成绩,无外乎是望梅止渴。任何成绩的提高,都离不开长期的训练。这双鞋,是一双能让你想起来,并且穿上去跑一跑的鞋。10公里到半马,完全没有问题。



——( 全文完 )——


发布时间: 2022-04-01 18:28:45
作者: 黛吾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