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好心把装备借给别人,结果成绩被取消了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喜欢这篇文章,点右上角分享给更多人吧
7月15日,国内首场自导航自补给高海拔百公里赛事——2018顶石100越野大师赛,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鸣枪开跑。
本次大师赛采用全程自补给、自导航赛制,分男、女个人组,赛道全长100公里,最高海拔4780米,最低海拔3428米,拥有包括公路、草甸、盘山道、涉水路、土石路、坡道等几乎所有越野跑地形,获得了国际越野跑联合会ITRA的赛道认证。
正是由于这场比赛的完赛难度较大,共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名选手的参与,其中不乏一些顶级的越野高手。
然而,比赛结束后的一则赛事官方处罚公告和两份参赛选手的声明,引起了众多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两位选手都因为把强制装备借给他人而遭到严厉处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赛事方:选手未携带强制装备,给予处罚
————
参赛选手:好心借给他人,结果被取消成绩
被取消女子第一名成绩的郑文荣表示,她与被帮助的人并不认识,今天早上才刚找到被帮助的人。对方带了充电宝,但一路导航,5000毫安的充电宝耗完电了。如果不借,他有容易迷路的危险。
这位被郑文荣帮助的跑友叫夜色,他表示,当时下雨下雾,几乎一直不断地打开导航核对路迹。他说到:“我带的是5000毫安的充电宝,在4460牧场去格西村路上由于一路导航电源耗尽了,就借她的,一时没还,没想到给她造成这么大影响。”
夜色表示,如果郑文荣不借给他充电宝,他可能会迷路。他说到:“当时她稳稳冠军,我也稳稳完赛,就是担心万一迷路麻烦。”同时,他也承认,当时并没有向组委会及时说明情况。
参赛选手傅晓蕾表示,因为比赛期间山里起了雨雾天气,最后一段山路很滑,且容易迷路。同伴阿亮的头灯不足够亮,于是就借给他了。傅晓蕾表示:“我不为我所做的事后悔。这是出于人性本能的、正义的事,也是当时情况下我认为正确的事,再来一次我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被帮助的跑者阿亮表示:“个人认为没有佩戴强制装备取消成绩没有问题,这是组委会规则。但强制装备是自用或者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的,如果因为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所有,而收到惩罚,无非是做了好事,还要受惩罚?我们应该提倡助人为乐吧?”
————
越野比赛中,强制装备该不该借给别人?
什么是强制装备?在越野跑赛事中,组委会出于安全考虑通常规定,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所有选手本着必须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必须全程携带必要的装备。
一般在出发前会检查,在主要的CP站还会检查。通常的强制装备有,号码布(有的含计时芯片)、充满电的手机(有的赛事还规定必须保存有组委会指定的应急电话等等)、足够量的饮用水、救生口哨、头灯、急救毯、冲锋衣裤等,有的还包括GPS等设备、足够的食物、登山杖等等。
如果在强制装备检查中发现缺失,选手将被拒绝进入赛道直到补齐缺失装备,或被取消参赛资格、取消成绩名次等。强制装备在赛前的组委会竞赛规程、报名须知通常都有明确说明。相应的处罚也是非常明晰的。
当赛事方公布处罚规定后,跑友们对这项处罚褒贬不一。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保证自我安全的前提下,能帮就帮:装备背在身上就是为了使用,在能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能帮助其他选手就应该帮忙。难道,保证人身安全不比一场比赛重要?
二、违反赛事规则,受罚在情理之中: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选手,可以帮,但选手需要及时和组委会联系确认,否则受到组委会的相关处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三、组委会罚的太重,应当适当变通:如果组委会赛后调查发现,选手因为救人而影响了强制装备,那么可以有一些变通的处理办法:比如名次保留、不发奖金,或者按规定取消成绩,但给予特别奖励等等。
四、开口借装备的人,需要自我反思:强制装备没有借的道理,迷路确实会有较为严重的后果,恰好装备出问题或不行,那你可以选择退赛,寻求组委会的直接帮助。而不是把生命安全等各种风险转嫁到他人头上。这应该怪自己为什么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互动话题】
那么问题来了,
你认为本次比赛的组委会处罚是否合理?
越野比赛中的强制装备到底能不能借?
如果换做是你,别人向你借强制装备,
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将有机会获得1份精美礼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