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入门、强化、进阶,总有一款适合你


2019年进入第二季度以后,Nike动作连连,接连发布了旗下Zoom疾速系列的几款全新产品,因为这次以绿色为主色调,跑圈亲切的称之为“原谅”系列!


其中包括PEGASUS 36、PEGASUS TURBO 2、ZOOMFLY 3和NEXT %。



前几天有幸拿到了其中的三双,PEGASUS 36(下文简称为P36)、PEGASUS TURBO 2和NEXT %进行评测。今天,我们来详细聊聊这几双跑鞋的性能,以及谈谈它们实着的感受。


一、发展史


1.Pegasus 36




不少人的第一双跑鞋,或是老鸟的日常训练鞋很可能就是 Pegasus系列。


Pegasus系列诞生于1983年,由Nike现任CEO马克·帕克设计。次年,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举办的第一届女子马拉松比赛上,Joan Benoit Samuelson身着那双Pegasus的鼻祖Nike Air Zoom Pegasus 83,以2小时24分52秒的成绩成为了首位奥运会马拉松女子冠军。


Pegasus译为“飞马”,马克·帕克希望我们跑者穿上这款鞋能像希腊神话中的希望之马一样奔跑在赛道上,另一个希望就是这款鞋如同恢弘的史诗般,在跑鞋史的发展历程上不断延续飞驰。


Pegasus系列真的做到了马克所寄予的那样,不断改进研发革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运动鞋的历史长河里,一款系列的跑鞋能这样长寿的确是非常的少见,直到发展到了现在的 Pegasus 36。(以上文字来源于@艾越-aiden《Pegasus:36年的飞驰人生》)


2.Next%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品牌也都有自己的愿景。


Nike不只是运动装备制造商,更加注重用产品的科技和革新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突破自我,挑战不可能,并且鼓励所有跑者都要敢于挑战自我!


于是,2017年Nike精心策划执行了雄心勃勃的Breaking 2计划。


历时近半年的全程马拉松破2小时计划于2017年5月6日在意大利米兰蒙扎,F1赛车场上演。最终,马拉松之王基普乔格取得了2:00:25的成绩,虽然没有破2,但是通过此次营销计划,Nike激励和鼓舞了更多的跑者,ZoomX Vaporfly 4%也大获成功,占据了精英跑者领域大半壁江山。


时隔2年后,Nike在4%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打造了全新的Next%。


3.Turbo 2




2018年7月,Nike推出一款全新跑鞋,命名为Pegasus Turbo,如果你曾关注Nike Zoom Vaporfly Elite和Nike Zoom Vaporfly 4%这两款跑鞋,那么这双Nike Zoom Pegasus Turbo跑鞋你一定不能错过。


其设计灵感与这些马拉松冠军跑鞋一脉相承,中底搭载着提供出色能量反馈的Nike ZoomX泡棉,而后跟的设计亦是运用到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全新Nike Zoom Pegasus Turbo跑鞋的面世,针对性地解决了精英跑者的直接诉求,同时亦实现了Nike Air Zoom Pegasus系列的速度升级。


同时,Nike正式完成Zoom疾速系列4款产品的搭建。

时隔不到一年,Nike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再次优化升级,推出新款Turbo 2。


二、产品细节


1.鞋面+鞋舌+鞋带




P36 鞋面采用工程网眼面料和暗花设计,特别是鞋身两侧,比上一代增加了更多联排透气孔,让你足部360°感知风向,透气性出众。


P35的鞋舌设计,虽然解决了鞋舌前倾问题,但因为近乎一体式设计,鞋舌限制了鞋内可活动的空间大小,致使部分宽足型和高足弓跑者脚背和中足位置受到压迫,感到不适。


P36 吸取前代不足,把鞋舌重新改良,使鞋舌和鞋身呈半分离结构,并且在鞋舌和鞋身结合处采用高弹面料连接,鞋内可活动空间增大,脚宽和高足弓跑者穿着 P36 同样拥有贴合又不压迫脚背的舒适。


鞋带系统结合外露 Flywire飞线技术,系紧鞋带时,集中在脚背的压力会通过飞线得到分散,使鞋面更贴合同时将足背压力转化成鞋身支撑力。


无论是跑步还是日常走路,P36都能提供给双脚舒适的包裹感和足够的鞋面支撑。




初代4%采用了传统Flymesh鞋面,为了透气性,加入了很多细长条的透气孔;二代4%则采用了Flyknit鞋面,鞋头中间部分特意减小了编织材料的密度,加强透气;而NEXT%的Vaporweave蝉翼鞋面,轻薄而密封,从表面看,并没有任何细孔存在,同时大大降低了鞋面及鞋舌的吸水性,确保雨战中鞋子不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鞋子重量的大幅增加。


鞋舌和鞋带采用全新鞋带孔的设计,贴合人体脚背的不对称性,以减轻脚背敏感部位的压力,这一设计也深受莫·法拉(Mo Farah)的喜爱。




Turbo 2在原产品的基础上改变了鞋面和鞋舌的面料,采用蝉翼半透明鞋舌和鞋面, 鞋面由网眼材料打造,比前代更加轻质,带来更好的透气性。具备传统材料无法兼备的三大特点:轻质,透气,耐用。


而全新的蝉翼鞋舌更加贴合脚背,半透明鞋面展现出与鞋带交织的Flywire飞线设计,这一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包裹性。


2.后跟+鞋垫


(由左至右:Next%、Turbo 2、P36)


延续了之前Zoom疾速系列的设计理念,同时后(臀)跟(部)也变得越来越“翘”。

后跟内侧,P36采用的是后跟一体式的泡棉;

Turbo 2的后跟位置也有不太明显的泡棉保护;

Next%可以明显的看到有加垫泡棉包裹足部。

据Nike官方介绍,Turbo 2和Next%后跟的盾型设定可以提供阿基里斯腱出色的包覆,避免造成摩擦刺激。




图为Next%鞋垫,由浇水粘贴在中底上,鞋垫粘合度较松,可以暴力抽出,鞋垫的泡棉非常轻薄。




图为Turbo 2鞋垫,鞋垫于中底完全脱离,可抽出,便于清洗,Turbo 2的鞋垫相对Next%,泡棉厚了近一倍,可以提供更好的缓冲性能。


另,P36鞋垫采用的是和Turbo 2同款的鞋垫和可抽出方式。


3.大底




P36 厚实的橡胶大底和上一代一脉相承,纹理也没有改动,前掌依然是经典的华夫格,向后慢慢拉长渐变成水滴形,虽然少了些创新但却使人安心。飞马还是我们印象里那个“驰骋千里而不疲”的千里马。




Turbo 2同样选择保留了上一代的橡胶大底,整个鞋底采用经典华夫格设计,其中前后掌橡胶贴片,移除了中足的橡胶外底,只在前后掌及中足外沿这些高磨区域保留橡胶贴片。确保精准的抓地力和摩擦力的同时,减轻鞋子的重量。




不同于前两者,由于4%的鞋底耐磨性有限,被广大跑友各种吐槽,这次Nike选择对Next%的大底做了大刀阔斧的变动!


首先是大底前侧脚掌,Next%采用更多波状花纹,更深的凹槽能够让跑者在转弯的时候更加灵活稳定地左右移动。增强了鞋底前掌部分的抓地力,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潮湿的运动环境。


然后是大底的后侧,Next%也不再采用4%的四块橡胶片设计,而是两侧各附有一片橡胶条,大大的提高了后脚掌的耐磨性能。


4.中底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大家最为看中,也是最具科技含量的中底部分。



(由左至右:P36、Turbo 2、Next%)


首先,P36。

P36 采用Zoom Air + Cashlon泡棉这一对经典CP组合,脚感上不算惊艳,但作为一双全能训练鞋,还有什么比皮实耐用,性能可靠更重要的呢?


这两点也正是Zoom Air + Cashlon给人留下的经典印象。


Zoom Air延续前一代全掌型设计,灵感来自Vaporfly 4%的全掌铲形碳板。碳板硬而弹,在足部落地到蹬踏过程中,能够保持足部稳定,而Zoom Air软弹,在蹬踏过程中,缺乏对中足的有效支撑,对于跑姿不太理想的业余跑者,可能会导致落地不稳。


第二,Next%。


在说Next%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Nike ZoomX 泡棉。

1. 与耐克其它泡棉材料相比,Nike ZoomX 泡棉能提供更为优越的能量反馈,带来更具突破性的缓震体验。


2. Nike ZoomX泡棉也是耐克迄今为止最为轻质的泡棉材料。(单只男子US10 码的Peg Turbo跑鞋大约重8.4盎司,而单只女子US8码的Peg Turbo跑鞋大约重6.9盎司。)


3. 目前,Nike ZoomX泡棉被应用在3款跑鞋产品中:Nike Zoom Vaporfly Elite跑鞋 (在Breaking2挑战计划中精英运动员所穿着的战靴),Next%(4%)跑鞋以及Turbo 2(Turbo)跑鞋。


Next%采用ZoomX泡棉+碳纤维板设计。


前后掌高低差从原来的11毫米降低至8毫米左右,脚感更为稳定。同时继续保留了耐克引以为豪,但也颇具争议的内置全掌碳纤维板,有助于在双脚离地时进一步提升能量反馈,提升硬度并带来更强的推进力,提升硬度并带来超强的推进力。中底ZoomX泡棉增加15%之多,但保持重量不变。


第三,Turbo 2。


上文提到,Turbo的设计灵感与Next%、Vaporfly Elite跑鞋一脉相承,中底搭载着提供出色能量反馈的Nike ZoomX泡棉。


但是,与Next%不同的是,Nike Zoom Pegasus Turbo 跑鞋没有搭载内置碳纤维板,而这一设计是有意而为之的。碳纤维板增加了硬度以增强推进力,帮助跑者快速从地面“弹”起,带来疾速且略坚实的脚感。马拉松冠军运动员基普乔格和 盖伦·鲁普反馈表示,有碳纤维板加持的跑鞋是他们比赛日的不二之选,但对于日常的训练来说,这种响应速度有点太迅猛了(并不是训练的每一步都需要如此快的响应速度)。Nike ZoomX泡棉不仅具备出色的能量反馈,还能满足跑者在日常跑步训练对于舒适的脚感的追求。


自此,Turbo被定义为最强训练鞋。


三、实着感受


拿到P36、Turbo 2和Next%后的几天,先是带着鞋子去操场做了速度体验。后来,又分别穿着不同的型号进行了一段不同距离的路跑,接下来我们聊聊它们实着的感受。


1.P36




第一次适应跑,刚上脚后,能感受到Pegasus 36的包裹性极强,我属于高足弓类型的跑者,开跑前特意松了松鞋带,但跑鞋在跑步过程中还是稍微有些压迫感。我以前穿新鞋有压迫脚背的情况时,跑的时间一长,脚会出现发麻的情况,或许是因为P36鞋带只有5孔,前掌的活动区域较大,跑完5公里后,脚没有发麻,但脚趾有些酸。经过适应后,此后再跑就没再出现这种情况。




由于上周上海近来天气较为湿热,没跑一会就会出很多汗,P36虽然较为厚实,却也没有捂脚的感觉,但也没有脚下生风的感觉。


在体验过程中,我特意尝试分别用前掌、后掌、中足落地的方式进行了体验。前掌落地时的反馈最好,虽然回弹性一般,但跑起来还算稳定。后掌落地时,从后掌到前掌过渡过程中,中足的支撑较差,会稍微有些泄力。


个人觉得,中足部位采用硬度补强或是直接采用泡棉来连接前后掌分离式的Zoom Air单元模块来的更加稳妥些。




个人建议:入门款跑鞋,全马400外选手比赛用鞋,340内训练用鞋。


2.Turbo 2




上脚Turbo 2的瞬间觉得非常的弹,踩屎般脚感!


Turbo 2与P36足感完全不同,P36的Zoom Air气垫和Cashlon泡棉材质属于扎实鞋款,所以没有太明显Q弹的足感,提供训练者稳定持久的平衡脚感。但是Turbo 2就全然不同,由于搭载ZoomX泡棉,感觉就像一头即将释放的凶猛野兽,前倾的推进感非常强烈,确实感觉越跑越顺、越跑越快!




起跑推进可以感受Turbo 2的盾形后跟将脚后跟锁定稳妥,有效避免晃动时摩擦导致咬脚,尽可能减少阿基里斯腱损伤,因此综合感受相当不错,跑起来越发省力。


或许是耐磨大底技术日渐成熟,Pegasus Turbo抓地与耐磨性非常出色,即使遇上沙土泥地路面也不会打滑,个人认为十分适合路跑练习着穿。


Turbo 2与先前测试的P36都是宽楦足型,因此非常适合长距离实跑,加上鞋面相当透气,散热与排气都颇有感。




个人建议:强化训练款跑鞋,全马320外选手比赛用鞋,300内训练用鞋。


3.Next%




Next%上脚的瞬间,觉得要上天了!


穿上NEXT%,操场上试着短距离加速跑,由于前后落差变小(11毫米->8毫米),相比4%来说,前倾的感觉变小了。


但是在跑动过程中,无论是操场还是马路,明显可以感觉到鞋子的稳定性变强,特别是在弯道,抓地性提升明显。




之前穿4%总担心脚底会打滑,但是NEXT%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跟大底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


Next%的Vaporweave新材料鞋面,穿着感觉不止是轻盈,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觉得捂脚。


不对称的鞋舌设计,对脚背的压迫感也变小了,这一点相信对高足弓跑友们来说,更加友好。


后跟的加垫泡棉,只能用“舒服”来形容。


加厚的中底,对脚感的提升也很明显,个人感觉比4%更加软弹,再加上碳板的优秀回弹性,跑起来更加省力和稳定。




个人建议:进阶比赛用鞋,全马300内比赛使用。










以上,就是老D给大家带来的Nike旗下疾速系列中最新3款跑鞋的评测。

从入门到强化到进阶,总有一款适合您。

希望对您的选择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再见。





发布时间: 2019-07-14 00:00:00
作者: Runner_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