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职业编剧用跑步解压,“傻子”跑者的进阶之路

“傻子”这称号是18年广州马拉松开始觉醒的,19年无锡马拉松得以进化,19年菏泽马拉松飞升为终身荣誉称号,整个过程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我是个职业编剧,这职业无论如何都跟跑步联系不到一起的,可我却偏偏迷上了马拉松和越野的赛道,这一跑就跑了五年,硬是把自己跑成了一个“傻子”。

 

15年初,我辞掉了第一份工作,没了经济来源,又不愿意去坐班,每天靠透支信用卡度日,半年时间欠了十多万的外债。

 

人穷亲朋散,原本以为关系很好的朋友,兄弟,看到我就像是见了瘟神,纷纷避我不见,可能是怕一不小心沾了我的瘟病,一命呜呼。总之,半年的时间,那些好友,兄弟,就只剩下了跟我合租的高中同学一人。 


当时他刚工作,每月拿到工资只留一点生活费,其余的钱都借给我用,因为有他我才能继续我所谓的穷酸文人的清高,不去坐班,坚持等着某天有馅饼掉下来,砸我头上,写一两集剧本以改善穷困潦倒的生活。他是我在那段日子里,唯一能感受到的光亮。

 

半年时间,我没有一分的入账,每天一睁眼就会接到无数个银行催债的电话,枕头上都是因心情燥郁,压力过大而掉大把大把的头发,整个人颓废,丧到了极点。 我不知道那天接了多少个银行的催债电话,正头昏脑胀翻看朋友圈的时候,有人发了跑步的状态,说是跑步可以解压,可以促进睡眠,而我已经整整两个多月没睡过一个囫囵安稳觉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终于走出了房门,用了将近两个小时跑了不到十公里,胸口像被人狠狠地砸了一拳,呼吸不畅,眼冒金星,全身上下每一根神经都在抗议,我绝对不适合跑步,朋友圈那人的状态,扯淡无疑了。让我意外的是,那一晚却睡得很踏实,我两个多月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居然在一次无比痛苦的十公里超级慢跑中得以实现。

 

于是我跑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距离也从十公里,慢慢的成了十五公里,二十公里,跑步次数越来越频繁,距离也越来越长,就这样我爱上了跑步,意外地进了跑步这个圈子。

 

那时候,我住东四环的欢乐谷附近,每天从东四环外途经化工路,南磨房路到东三环辅路,跑到农展馆折回,再从大望路跑回家,正好一个半马。每次跑完都吃得香,睡得沉,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依旧背着债,但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绝望,反而觉得未来还可期,生活还很有希望。

 

两个月后,我跑了人生第一个马拉松——15年天津武清马拉松,用了五小时七分钟。那时候我根本不懂马拉松,饿了不敢吃路边的补给,腿疼不敢让路边的医疗人员帮我喷云南白药,我怕人家跟我收钱,直到跑完我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免费的,“傻子”这一特性,那时候就有了点冒头的趋势。

  

我的生活已经和跑步密不可分,每天写剧本之余,我都会沿着马路跑一段,或十公里,或十五公里,跑完了顺道逛逛菜市场,研究研究全国各地的美食,甜点,然后照葫芦画瓢,跟着学,跟着做。

 

15年冬天,我终于等到了辞职后的第一个活。五集抗战戏的剧本,我写了整整一个月,这其实远不是我的写稿速度,正常情况下我两天写一集的。可那个活是救命的,我不敢懈怠,一字一句都琢磨再三,生怕出了岔子。

 

写完最后一集的时候,头发已经不掉了,债也还清了,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也因为跑步变成了我想要的样子,跑步彻底改变了我。

 

因为觊觎贵州的美食美景,我稀里糊涂的报名了环雷公山超百的比赛。那时候觉着组委会很傻,一千块钱的报名费管吃管住,还能免费游览凯里、雷公山、镇远的各个景点,这买卖怎么算怎么对我有利。

 

到了比赛当天,我才意识到傻的是我,不是组委会。三天时间,两个全马,一个半马,跑到怀疑人生,膝盖和腿难疼的难以弯曲,走路困难,上厕所蹲蹲不下,站站不起,像个残废。

 

我这“傻”可能是天生的了,只是前些年一直被我有意无意的在封印,要不然谁会想不开第二个马拉松就去跑背靠背105公里的超百?

 

但是精神欢愉和肉体痛苦并存的感觉,太奇妙了,我对这种体验上瘾。

环雷公山超百并未让我放弃跑步,反而跑出了理念——马拉松本是极限运动,能跑完就是胜利,管他成绩如何呢。所以我穿着休闲鞋、滑板鞋能跑,甚至穿着篮球鞋也能跑。比赛服装更是不挑,棉质的运动服,棉背心,棉半袖都是我的装备,跑了三年,什么PB、什么PW,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我根本不知道这几个“拼音”是什么意思。

  

直到后来加入了跑团,认识了更多跑步的朋友,我才知道跑步需要按时补给,需要日常训练,要穿专业跑鞋,哪种跑鞋适合哪种配速,哪种速干服质量最好,最透气,跑前要热身,跑步后要拉伸,这些曾经完全没想过的事情,竹筒倒豆子一般倒进我本就空间不大的脑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些东西都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别人聊起来什么配速,什么盐丸,能量胶,我也只能“嗯”“啊”“哦”“嗯”“啊”“哦”的去回应。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傻子”基因冲破封印,准备觉醒的征兆。

 

18年的西安马拉松是我跑步的转折点,那一场比赛我跑了三小时五十三分钟,原本对我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可不曾想跑团里面有更多的人跑进了三个半小时,甚至三小时以内的人都大有人在,这让我一度都很苦恼,也激起了我的好胜心,我虽然傻,但我能跑啊,跑步又不用动脑子。

 

事实证明我错了,跑步是真需要脑子。

18年广马的时候,在气温、赛道、配速、身体状态都很完美的情况下,我算错了时间,在30公里处选择了放弃,吃着补给走完全程,与330失之交臂,只跑出了353的成绩。

 

我的“傻子”基因彻底觉醒,且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我自认为我的算数挺好,可自从基因觉醒之后,就再也算不对了,怎么算怎么出错。全马330完赛算不对配速,吃饭发个群收款也记不起来加上自己,“傻子”特质的发展势头颇有一股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算不对就算不对吧,我跑步又不为成绩,只是为了吃得更好,睡得更香而已!

直到一份挑战书的出现,改变了我对跑步的态度,那份挑战书是在一次跑团活动后的饭局上签下的。大概内容是2019年3月31日前,孙云飞到底能不能进330,参与挑战的有六个人,一半支持,一半反对,剩下还有一个见证人和我这个标的物。上面还按上了红手印,显得颇为正式。

 

“傻子”虽傻,但也有脾气,为了证明我可以,我开始有意去训练。调整心率,调整节奏,增加跑量,提高配速,提高步幅,一冬天穿着羽绒服,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跑着上下班,每天十五公里。我相信当我脱下羽绒服,毛衣毛裤,穿上短袖半裤的时候,肯定能跑的更快。

 

冬去春来,我迎来了19年的第一个比赛——首尔马拉松。如我所愿,我不止进了330 ,甚至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跑出了313的个人最好成绩。挑战成功了,可“傻子”的头衔却没有去掉,等我回国落地打开手机,这才知道他们叫我“傻子”不是因为我进不了330 ,而是因为我算错了时间。我可能真是个“傻子”,还是属于持久性痴傻的那一类。

  

在无锡马拉松前夜,我又因为嘴馋吃了一碗臭豆腐,第二天一上赛道就开始闹肚子。从十一公里处开始找厕所,找了一路,可以清晰地说出赛道第几公里处有厕所,全程有多少个厕所。

意料之外的“惊喜”,我在最美的樱花赛道上,居然完成了“傻子”的进化。


“傻子”再傻,可也知道吸取教训,接下来的菏泽马拉松我没有大吃大喝,早早上床睡觉,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所有的一切条件都指向了PB,我甚至想好了PB之后怎么嘚瑟,怎么发公众号。

 

然而,脑子确实是个好东西,我忘了把最容易磨破的胸部贴上创可贴了。于是乎,半程过后胸部被磨破出血,每跑一步都像在凌迟,在三十公里处体验了跑步以来的首崩,而且是秒崩,从430配速瞬间掉到530,步步崩,一路崩,直接崩向了终点,在最后三百米放弃了比赛,走过终点,以325的成绩排在第108名,完美错过了奖金。

 

赛后返程的车上,朋友提醒,你其实可以脱掉上衣跑的,可我当时完全没想起来这茬。又是个“惊喜”,在牡丹之乡 “傻子”这个标签飞升成了我的终身荣誉称号!

 

这称号在武汉马拉松的细雨中得以巩固,在银川马拉松的漫天风沙里开始传承,在兰州马拉松的黄河岸边深深刻进了我的骨子里。

 

如今,我又跳进了越野的大坑,爱江山50km夜赛,2019·崇礼168越野。

“为什么好好路跑不跑,要去跑越野?”朋友问。

“还不是因为傻!”另一朋友答。

 

瞧,跟“傻”是脱不了干系了,我用五年时间把自己跑成了“傻子”,也因“傻”而好运频来,更懂坚持,更知感恩。于我,“傻”是一种福气! 

发布时间: 2019-09-06 00:00:00
作者: 吃俺老孙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