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1分钟跳绳训练方法


随着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国家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关注也在持续提高,体育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其主要目的也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树立健康意识,完善人格,逐渐养成坚持锻炼身日的习惯。


跳绳作为一种不受年龄、场地限制易于开展的体育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跳绳的动作要领、训练方法。


跳绳的动作要领


1、握绳方法:双手分别握在两个绳柄的中后端,手心尽量向下或相对,更加能够发力。


2、上肢技术要点:两手手腕用力,两手上臂贴近身体两侧,减少跳绳的运行周长。


3、下肢技术要点:脚尖和前脚掌起跳落地,落地时膝盖微屈,保护膝关节。




跳绳的练习方法


1、分段增次练习:以30秒为单位,在尽量不失误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跳绳个数,争取达到60次。


2、分段增时练习:逐渐增加跳绳时间,从连续30秒,到40秒,再到50秒,最后达到连续跳绳60秒。


3、定时跳:定时1分钟或3分钟跳够多少个,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4、计数跳:在不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跳到规定的数值。可以锻炼稳定性、增强下肢协调力。


5、花样跳绳:交叉跳、跑跳、单腿跳、双脚交替跳等,不仅可以增加训练的乐趣性还能够增强下肢耐力和稳定性。



跳绳的辅助练习

1、台阶跳、青蛙跳


台阶跳和青蛙跳都是我们小时候非常熟悉的锻炼方式,这两项运动都是非常方便的,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体育课来练习。这两个运动主要锻炼我们的腿部和腹部核心,可以增强我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加强核心力,让我们跳绳的时候更加稳。


2、垫脚尖

能够增加踝关节的韧性和力量,减少跳绳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建议每组30-50次,一天4-6组。


3、摇绳训练

加强手臂力量,保证跳绳过程中摇绳稳定,减少失误;建议每组30-60次,一天可做多组。


跳绳的重点和难点


跳绳时的起跳时机及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跳绳时大、小臂相对固定,切忌小臂、大臂一起抡。


减少失误。失误一次的时间约等于跳十次,速度不宜过快,熟练掌握后再加快速度。


跳绳中的错误动作


错误一:跳绳时整个脚掌落地


解决方案:要学会用脚踝跳。在跳绳过程中,脚后跟永远是离地的,也就是要踮着脚跳。


这样跳有几个好处,一是动作幅度小,较为省力;二是在跳绳的同时帮助加强踝关节的力量,预防日常生活中的崴脚;三是避免了整个身体的大幅度震动,降低了由于跳绳而引起膝痛的发生概率。

   

错误二:跳得越高越好


解决方案:在跳绳的时候,跳起的高度正好让绳索通过脚底是最完美的。跳得越高,落地时对关节的冲击就越大,这也是不鼓励使用过长绳子理由之一。

    

错误三:两手握在绳柄前端或两手心朝上


解决方案:应该将双手握在绳柄中后端。两手心不可朝上,尽量向下或者相对、手心朝下更能发力。


跳绳的训练计划

1.初学阶段

徒手模仿跳绳节奏练习

徒手高抬腿跳练习

徒手后踢腿跳练习

徒手单脚交换跳练习

徒手并脚跳反复练习


以上每个动作每天练习2—3组,每组30秒。


2.初步熟练阶段

持绳高抬腿跳练习

持绳后踢腿跳练习

持绳单脚交换跳练习

持绳并脚跳练习


以上每个动作每天练习2—3组,每组30秒。


3.熟练阶段

进行计数跳或计时跳,每次练习累计200—300次,持续锻炼一段时间后 ,可进行不等时的计时跳,如10秒、20秒、30秒……


4.训练冲刺阶段

可采用1分钟计时跳重复练习的方法,建议每天进行3—5组练习。


跳绳后的放松


跳绳结束后,一定要做拉伸运动。比如伸展小腿:一只脚踩在台阶上,另一只脚的一半搭在台阶上,脚后跟悬空向下用力震颤。两只脚交替做这个动作。这样能够美化腿部线条,还能缓解肌肉疼。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发布时间: 2020-11-03 00:00:00
作者: 咕咚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