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Clifton Edge 测评
前言
HOKA 品牌进入到国人视野,只有短短三年时间,所以大部分国内跑者对于这个品牌印象不深,但是如果提起这家公司的另一个品牌,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那就是 UGG,没错,就是那个做雪地靴的 UGG。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相信只要看过 HOKA 产品的人,都会对这个具有鲜明外形特点的产品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跑团里私下叫它“厚底跑鞋”,也正因为此,绝大部分跑友也是对 HOKA 的脚感趋之若鹜。
一、开箱
开箱过程
HOKA 的鞋盒一罐秉承简约设计,外盒除了 logo 和鞋码信息,没有多余的内容,关于 logo,这里需要给小伙伴做一个科普,“HOKA ONE ONE”来自毛利语,“HOKA”跟“ONE ONE”分别表示“大地”以及“飞越”,其中“ONE ONE”应该念作“o ni o ni”(欧尼 欧尼),哈哈哈,没用的知识点是不是又增加了?
鞋盒打开的方式也是非常的“别致”,竖向开启,凸显个性,至今我还记得我第一双 hoka 的鞋盒,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个方式,被我暴力横向撕裂…当场被自己蠢哭。
侧边品牌 slogan 告诉我,需要保持努力训练,才能如愿起飞,TIME TO FLY!
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对于环保的要求是肉眼可见的高,鞋盒内的所有内容物,都是可回收的环保材质,尽可能的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品牌理念可见一斑。
二、外观
配色
虽然看到早就已经看到宣传图,单是广告图就已经我兴奋不已了,这样骚气的配色一定配得上骚气的我,但是拿到手的一瞬间,心里的那种兴奋和愉悦还是超过了预期,打开箱子的一瞬间,“我去,这也太好看了叭”!
橙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之一,鲜亮,富有激情,对感官产生足够的刺激,从心底能够感受到色彩上带来的兴奋,甚至可以让我开始分泌多巴胺。
粉色,是这双 Clifton edge 的点睛之笔,让人感到柔软,亲和,幻想它是我的女朋友,并产生想要拥有的欲望。
大底的橙色粉色搭配,不论什么性别的跑友,都会被牢牢的吸引,一眼爱上。
外形
在我个人而言,毫不夸张的说,今年这双 Clifton edge 是有史以来所有 HOKA 鞋子里的颜值巅峰了,传统的 HOKA 厚底在之前几代的体现上,都略显生硬和夸张,但是在这一代 Clifton edge身上,丝毫没有违和感,在复古大潮涌来之时,HOKA 将复古老爹鞋的大底与现代色彩和造型相结合,创造了这样一双贴合潮流时尚,人群定位极为精准跑鞋,说他是一双潮鞋也一点都不为过。
整体展示
超宽超长大底虽然是视觉上增加了鞋子的体积,显得尤为夸张,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整鞋的包裹和舒适性,在后面的试穿环节还会有关于大底和脚感关系的讲解。
三、细节
粗略的看过了 Clifton edge 的外形部分后,接下来大家将会跟随我的镜头,详细了解这双鞋的细节部分。
鞋头
鞋头部分采用目前业界较为先进的热熔胶补强技术,优点在于提升了鞋头部分的一体性,让鞋头看起来更简洁也更高级,并且热熔胶与鞋面融为一体后,理论上的强度是要高于普通贴片补强的,鞋面寿命也得到了提升,手感非常独特,相信之后,会有更多厂家来跟进这种热熔胶补强技术。
鞋面
鞋面依然是双层提花网布设计,这是一项非常成熟的鞋面技术,尤其在春夏季发售的产品里使用较多,外层的网面负责稳固鞋面形态的作用,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大量的透气孔设计在提供足够的透气性能同时,丝毫不影响鞋面的稳固,足见 hoka 在制鞋方面的功底。
透过这些网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双层提花网布的内层,内层则是相对较为柔软舒适且具有弹性的棉布材质,提升脚感和包裹性。
鞋舌
HOKA Clifton edge 依旧采用的是人造皮革的薄鞋舌,不论是手感还是触感均属上乘,鞋舌正面使用反光材料印有HOKA logo以及型号“CLIFTON”,但似乎没有强调 edge。鞋舌的脚背部分也是采用了大开孔的棉质设计,缓解鞋带捆绑的压力外,带来足够的透气能力,脚背体验舒适。
薄款鞋舌会使得鞋舌更柔软,更贴合,增加了长距离场景下的舒适度。
搭配左右两侧的固定网布,可以将鞋舌固定在最舒适的位置,保证脚感。
鞋带
近年来对于跑鞋鞋带应该是圆的还是扁的这个话题,业界应该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扁鞋带会更加稳定,在运动中不容易出现松散,所以越来越多的运动鞋品牌都将鞋带统一成扁的,防止运动时出现意外。
鞋带头使用塑胶热压工艺,保证鞋带头硬度的情况下,控制了重量,在跑动过程中不会因为鞋带头过重产生鞋带拉扯,诱发鞋带松散,这一点看似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大作用。
后跟
前面之所以提到这双 Clifton edge 是历代 hoka 鞋子里的颜值巅峰,这个后跟也是个不小的加分项,配合亮橙色的配色,复古和时尚感并存。大底的后跟部分多延伸出1cm 左右的距离,除了外观上突出了特点,在脚感上也会有所不同。
S36x20|V734|W246,内侧部位的这个印字,我没有摸清楚实际的用途,也许官方会在某一个时间阶段放出这段文字的解释,赋予这双 Clifton 更多的意义,展翅翱翔的海鸥,热情自由。
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edge 的后跟部分,并不是完全竖直向上的,而是根据跟腱的生理构造进行了微调,让跟腱与鞋的接触更为自然,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 hoka 在专业领域里细节把控。
而我们在评价一双鞋的好坏,往往更倾向于“第一脚”的感觉,我可以很负责的说,edge 的第一脚感觉,真实的感受到鞋子对脚的拥抱,跟腱关键部位用弹性泡面进行额外的包裹,入脚之后,就如同有一双胳膊拥抱住整个脚踝。
后跟部分最后的环节,有关这个尖,相信大家都已经关注它很久了,由于 edge 需要足够好的包裹性,才能造就非常柔软紧致的脚感,必定会在穿着上有些吃力,就好比是第一次穿专业的钉鞋一样,很难塞进去,这个时候这个“提手”设计就很精髓,穿鞋的时候可以当自带的“鞋拔子”使用,效果拔群。对于这个设计,我个人理解是这样,也许还有更多的功能,短期内我没有体会到…
鞋底
前段用了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鞋跟,因为鞋跟跟入脚的脚感关系重大,那么接下来的鞋底部分,可能会有更大的篇幅。
首先鞋底的颜色就就跟大底的颜色搭配保持一致,前掌粉色后掌橙,仔细观察后发现整个大底是用一片发泡材料从大底一直延伸到两侧。
一体式的设计好处就是尽量少的使用缝线和胶水,降低重量,降低出现开胶和脱线的风险,鞋底的大块镂空设计也进一步降低了用料数量,一切为了轻量化。但这样做的缺点一目了然,发泡材料直接触地,导致鞋底不耐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用指甲按压大底泡面,可以产生肉眼可见的大幅凹陷,实际穿着中也能感受到大底的软弹,缓震效果非常的棒。
这里我们再次说一说后跟部位突出的这部分大底,究竟在脚感上有什么帮助?
平时我的跑姿多以全掌着地为主,在第一次穿 edge 跑步的时候,对于后跟没有特别的感受,最多只是外形的酷炫,因为当下流行的老爹鞋多半是此类造型。
但当我第二天尝试模拟后跟先着地的跑姿,去体验后跟着地跑者的感受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当使用后跟着地的跑法时,率先触地的部位是凸起的那一部分大底,然后逐渐过渡到后跟,然后是中足,再到前掌,这个时候我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要多出这一块设计,熟悉 HOKA 跑鞋的跑友一定都对HOKA 标志性的厚底记忆犹新,厚底对于缓震的提升是非常大的,非常爽,穿过HOKA 的厚底,再穿回其他跑鞋感觉就像是赤足。但是过厚的大底除了提升了软弹的脚感,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提高了重心,降低了稳定性,那么如何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又能让需要足够缓震性能的后跟跑者得到足够的保护,这块大底的向后凸起就是问题的解,大家可以理解为将原本需要纵向增加的大底厚度,巧妙的通过增加水平方向的长度来提升了落地时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进而降低了关节受力,提升了缓震能力,保护关节。
前掌位置依然保留了足够高的上翘,帮助我们在起步时更平滑的过渡,保证推进力,从后向前越来越薄的大底也是更好的引导身体重力帮助我们蹬地发力。
鞋垫
Edge 的鞋垫则是采用的是 2.5mm 运动鞋垫,这种规格的鞋垫常见于一些偏向竞速类的跑鞋,之前会担心这种鞋垫会不会缺乏足弓的支撑,进而丧失鞋子的包裹性,会不会因为鞋垫太薄降低舒适性。但这一切的猜测最终都是穿上鞋子的一瞬间不攻自破,即便采用薄型的竞速鞋垫,edge 在足弓部位的包裹依然十分的优秀,这归功于 HOKA 优秀的鞋楦设计以及鞋面材料技术,不会因为鞋垫没有足弓支撑而降低包裹感,这一点让我叹为观止,而新的泡棉大底的材料也让我感受到足够的软弹,不需要鞋垫做额外的缓震了。
鞋垫上密布的透气小孔,保证脚底的湿气能够迅速排出,保证足底干燥。
鞋垫与鞋底是通过粘胶的形式固定的,非常牢靠, 扯下来着实费了一些力气,又怕把鞋垫扯烂了,最后还算顺利拿出来了,可以看到鞋底的部位也是预留了非常多的透气孔,通过孔洞进行“呼吸 ”。
四、试穿
由于之前也穿过 Clifton6,Bandi5,飞速羚羊 3,自以为对于 HOKA 的鞋码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本次要了一双 43 码的 Clifton edge。
但是上脚之后发现大了,在脚后跟可以塞入一根手指的情况下,大拇指依然有约 1.5cm 的空隙,这让我第一反应,这该不会是一双注重下坡性能的越野鞋吧,但是考虑到鞋底的材质以及是 Clifton系列,否定了自己的猜测,这样的大小实际在后续第一次跑动测试里,是比较吃力的,好在edge 的脚踝和脚背部分的横向包裹非常的到位,所以即便是有这么大的间隙,鞋子依然可以做到足够跟脚。
重量
经过实测,我手上这双 43 码的 Clifton edge,单只鞋重 259 克,在同级别跑鞋中,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鞋子本身外形看起来非常“雄伟”,搭配 259 克的重量,会让人的预期产生一定偏差,第一次上手时,edge 的重量确实非常惊艳。
脚感
脚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这里初步总结一下这双HOKA Clifton edge 的初始脚感,这是一双可以让你第一脚穿上就觉得非常高级的跑鞋,第一脚体验非常棒,鞋舌和后跟部位的包裹会让你体会到脚鞋合一的快感,鞋面弯折顺畅,鞋体轻盈,追求软弹脚感的跑友一定会让你穿上就不愿意脱下来。
3km 体验
第一次进行了 3km 的适应慢跑,由于是新鞋,且略微有些偏大,所以全过程一直在找一个舒适的平衡点,新型泡棉的软弹脚感也让发力节奏不太适应,跑到2km 过后才慢慢有了感觉,逐步适应了 edge 的节奏,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测试环节。
五、测试
经过上次 3km 的适应跑,主要是在找脚感,那么应该再来个 5km,才能对新鞋有真实的判断,热身,准备出发,话说这双鞋外形是真的拉风,热身过程中吸引了很多跑友关注...
5km 测试数据
本来原计划是要进行一个10km测试的,奈何雨神法力无边,出门就小雨,距离晚饭时间也有点太短,中途身体不适,只好改为5km。
过程脚感
双层提花网面透气性能良好,小雨中跑步也不用担心雨水渗透。
发泡大底防滑性能优秀,柏油路面、土地、泥路面和地砖,在湿润的条件下依然能保证优秀的抓地性,这点好评!
踝关节稳定系统优秀,踝关节包裹非常到位,起到了很好的重心引导和稳固的作用。薄款竞速鞋垫,透气性能出众,足弓支撑一般。
六、总结
从收到鞋子后进行的一次 3km 和一次 5km 的测试来看,我个人将HOKA Clifton edge 的定位为一双训练及慢跑鞋,平时做一些日常短距离的慢跑,或者中距离的拉练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超强的缓震性能特别适合大体重跑者,如果新手跑者的下肢力量相对薄弱,那么这双鞋也能够保证他们在跑步初期有足够的保护,防止受伤,平滑的过渡到进阶跑者阶段。
如果你是后跟着地型的跑者,那么恭喜你,这双 edge 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后跟着地那那一瞬间,你感受到大地母亲的温柔,你还能感受到双脚在地面滚动的顺滑。
如果你是全掌或者前掌着地的跑者,这双 edge 可以作为赛前适应及赛后恢复的绝佳选择,软弹的脚感可以在赛前赛后的敏感时期给与关节无微不至的关怀。
目前这双具有特殊意义的HOKA Clifton edge 已经正式上市,上市价格1390 元,是 Clifton 家族的标准定价,结合颜值和脚感,对比往代 Clifton 家族产品,我觉得edge 已经是物超所值了。
这双 edge 也许就是未来 HOKA 跑鞋的风向标,这样的设计让HOKA 又一次走到了潮流的前列,也让我对未来的 HOKA充满了期待,毕竟,颜值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