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子吸震科技加持:安踏创1.0跑鞋
运动健身的火热,鞋子自然是我们装备中的重点。跑鞋的分类非常全面,所以作为一个跑者能够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跑鞋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有初级跑者适合的缓震,舒适跑鞋,也有高端跑者适合的碳板反馈,轻量化的竞速跑鞋。当然还有越野鞋等等。目前的大众跑者以初中级居多,所以选择跑鞋方面基本都与我的需求差不多。那么我就来说一下我选择的这款来自咕咚和安踏联名合作的安踏创1.0跑鞋。
咕咚与安踏联合打造跑鞋是基于各自的核心优势,加速运动数据积累与技术研发创新的进一步融合,来开创智能运动的一个新的未来。咕咚是利用数据来收集技术关注到跑者需求,而安踏则通过专业的产品研发技术真正解决运动中的问题,这样联合打造出的安踏创1.0值得我们期待。
鞋盒的设计中安踏与咕咚的联合元素都能够体验出来,安踏的大LOGO设计依旧彰显了安踏的地位和品牌力。
盒子内部有这双鞋子的全面拆解图,各个鞋子部分都有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无论是细节还是科技都能够体会到这款鞋子的用心独到之处。
我入手的这款是42码,鞋子的尺寸比较标准,日常穿鞋建议大半码才更舒适而且跑步的时候不容易顶脚。鞋子的颜色是芯片灰/象牙白融合,整体配色比较低调,在平时训练和马拉松赛场都可以随意搭配的。而且这款创1.0也是黑科技满满哦,具体请看后文分析。
咕咚拥有强大的跑者数据,可以根据数据了解到跑者对跑鞋的需求以及穿跑鞋的痛点。咕咚数据显示,70%的大众跑者都是后跟着地,而这款跑鞋就是以SMART.S.A.M智能分子吸震科技为主打,帮助大部分后跟着地的跑者更好的运动。
创1.0的鞋面部分采用的是A-WEB REFLECTIVE呼吸网材质,透气吸汗,而且大孔位网布与细腻网布相融合,处理十分得当。
鞋带采用扁平式的设计防滑不易松脱,再加上周围贴片的设计与舒适柔软的鞋舌部分相结合让整个鞋子的包裹性能大大提升。
鞋舌前掌部分有防踢胶片,从底部一直延伸到鞋头,有效的控制了整个鞋子的造型。而且在我们日常跑动的时候也可以防止踢到石子而把鞋子踢坏。
后跟U型口的设计也就是跑鞋的鞋楦部分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大家跑动可能很少在意这里,但是就是这里材质舒适柔软才不会让我们的后跟磨破皮。此处采用了非常细腻的布料能够完全包裹脚踝,搭配后跟的TPU,跑者脚踝的包裹性能大大提升。而且后跟部分还有提鞋拉环也是印有ANTA LOGO的反光拉环,夜晚跑步更安全。
跑鞋中底部分是安踏这款创1.0黑科技最多的地方,以前用在军用防弹衣,如今在跑鞋领域的利用。
我们在运动的时候更能够感受到SMART S.A.M安踏智能分子吸震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先通过后跟部分来吸震,再过渡到中底再缓震,后跟力量冲击,过渡到中底后进行释放,动作一气呵成达到缓震的效果。
大底部分的发泡橡胶贴片,防滑设计,抓地力,摩擦力提升。而且在整个大底的中间部分内置了高素材支撑片,通过联合TPU来做到跑鞋的稳定性支撑,让我们的双脚得到更好的保护。
当然除了鞋底的缓震之外,跑鞋的鞋垫部分也是缓震的材质,不仅穿着舒适,搭配中底性能更好。鞋子内部的细节也让跑鞋的品质非常让人放心,不仅仅是科技给力而且工艺同样重要。
这款跑鞋主打吸震缓震,最开始并不像我们平时穿其他跑鞋那种很强的缓震感受,但当我们熟悉了这种感觉之后就能在运动中逐渐感受到后跟着地的效果。并不是缓震而弹起来,而是通过SMART S.A.M黑科技吸震,进而过渡到中底缓震,平稳前行。
无论是在路跑还是台阶都是比较稳定的,后跟着地的感觉的确没有弹起那么强烈都被吸附掉了,通过科技传导化解,这样的科技用在跑鞋上可以说是跑者的一大福利。在体验前期会有一点不太适应,但经过体验之后就会爱上这种感觉。
我也是经过了几次体验才真正的感受到这双鞋的优势所在,我的后跟姿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穿着跑鞋在前后掌的感觉,落差很小,而且官方数据是在10mm,这样我们运动时候就可以前移重心,达到助力作用,与我们身体更好的结合。
对于跑者来说跑鞋的性能直接关乎成绩以及健康,不正确的跑姿和跑鞋真的会伤害膝盖,伤害脚踝。一款适合自己而且拥有各种黑科技的跑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安踏X咕咚联名的这款创1.0跑鞋可以说是集成了跑者大数据和跑鞋创新黑科技的一双跑鞋,我从一个普通跑者的角度来说这双跑鞋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前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且这款跑鞋是专为后跟着地的大众跑者设计的,竞速跑者可以酌情选择。
这样吸震+缓震的黑科技,更适合普通跑者的长距离比赛,这样的跑鞋是大众跑者值得的选择,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