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品牌科普|adidas ultraboost

文章来源于:爱燃烧、知乎用户玛卡巴卡


01
PART
什么是ADIDAS BOOST技术?

作为球鞋领域最重要的黑科技之一,Boost 是 adidas 与全球化学产业巨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于 2007 就开始合作研发的产物。

将 TPU (热可塑性聚氨酯)如同爆米花一样分拆成数以千计的微型能量胶囊,使其拥有极其强韧的回弹效果,再将这些能够存储并能释放的小颗粒塑造成跑鞋中底的样子。

初见 Boost 时,不得不承认对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并显得异常廉价的“泡沫”,怎么能吹成重新定义跑鞋行业的黑科技而感到怀疑和担忧?但是就是这个外观再平常不过的 Boost 却真真切切引发了一场球鞋界的海啸!

Boost 都有哪些特点?


1
优异的缓震与回弹性能

由于结构的独特性,每个小胶囊都能在运动中的每一步进行有效的挤压、膨胀、反弹,从而积聚并释放能量。

当小编上脚首款搭载 Boost 科技的 adidas Energy Boost 后,强烈反馈带来的震撼溢于言表。在随后的慢跑中,每一次落地、蹬地都能感受到十足的弹性,感觉被源源不断的能量推动着前进。

2
强悍的耐寒及耐热性能

经过测试表明无论是零下 20℃ 的严寒还是高达 40℃ 的高温,Boost 都能持续高效的进行能量反馈,不会因气候的变化而降低能效,使其可以运用到更多领域的鞋款之中。

3
持久的耐用性

经测试 Boost 在长期(500公里)使用后磨损程度和衰减程度极低,在稳定性及耐用度上是标准的 EVA 材质的三倍之多,始终展现出前所未有缓震及回弹效果。

当小编写到这里的时候,特意去看了一下服役两年多的 Energy Boost,外观上的确没有留下发生形变痕迹,并且在日常的 30KM 慢跑中没有感到过衰减的迹象,足以令人满意。由于晚上刚跑完也没来得及清理,这里小编就不放自己肮脏的中底图污染各位大咖的双眼了。

Boost 所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软到踩 shi 的极致脚感,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犹如永动机般的能量回馈体验,让我们双脚在自然律动中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享受。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单纯的体育爱好者,都能真真切切体会到这项黑科技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对自身成绩的提高,足见 adidas 在运动科技领域中的造诣,最后我们就来共同领略一下 Boost 加持过的那些经典鞋款们。

02
PART
Adidas Ultraboost

从 adidas 首次搭载 BOOST 缓震科技跑鞋 Energy BOOST 开始,再到后来的 UltraBOOST、NMD、PureBOOST、EQT。不得不说,当下 adidas 最为热门的鞋履几乎都有着 BOOST 的身影。但若要提到 adidas 哪一款 BOOST 跑鞋承载着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定是 UltraBOOST

1
外观设计(4.5)

Ultra Boost的外观设计完全走出了原先我们印象中传统adidas跑鞋的影子(不知道这是否与从Nike跳槽的那三名顶级设计师有关)。鞋身流线狭长的线条勾勒出由小腿至脚面的一个完美弧线,充分体现出了一种运动中的美感,而运动不正是为了让人更美么?

Boost材料的结构决定了它也许注定只能拥有白色这一种颜色,这也许会让人们觉得有些乏味。而Boost上那些错落的颗粒,瞬间就让人想到了一块垫在脚底的泡沫塑料。配色的局限性让Ultra Boost在整体的外观搭配上有些捉襟见肘,虽然adidas在Ultra发布后又追加了不少全新的配色组合,但相比如今靓丽纷呈的跑鞋,Ultra Boost确实有些过分的素雅了。

2
舒适度(5.0)

鞋面和鞋底是两个影响跑鞋舒适度的关键因素,作为“史上最强”跑鞋的Ultra Boost至少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配得上最强的称号。

很多人都说adidas的Primeknit是抄袭了Nike的Flyknit,其实Primeknit的出现早于Flyknit,只是当时由于工艺技术上的要求仅仅只能在德国本土进行生产,所以并没有量产和普及,因此从某个层面讲Ultra Boost上市的另一大意义便是曾经神秘的Primeknit技术终于突破了工艺瓶颈实现了量产。如果亲身感受一下就会明白这两者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Primeknit相比Flyknit更加地贴合脚面,出色的弹力伸缩性让鞋面更具张力,这使得Ultra Boost对于各种脚型都具有最大程度的包容性,用俗话说就是:这是双不挑脚的鞋。当然Primeknit柔软的特性带来的也并非全是优点,像小编这样典型的埃及脚型就很容易在小脚趾的地方形成鞋面的凸起,虽然不影响穿着的舒适,但总会担心某一天脚趾会把鞋面顶破,到时候在鞋面上打个补丁就太煞风景了!

Ultra Boost的鞋底舒适性可以说是这双跑鞋最大的亮点,全Boost材质打造的中底带来的那种柔软飘逸的感觉让人陶醉。无论是走路还慢跑,Boost都会给你恰如其分的弹力,双脚所承受的压力被大大的缓解。

3
支撑性(4.0)

Ultra Boost大胆地使用了全Boost材料作为中底,自然是对全新配方的Boost科技信心满满。过去的adidas Boost跑鞋之所以使用EVA与Boost混合的中底,正是因为Boost过于出色的回弹力往往会带来不稳定的反作用力。而Ultra Boost的中底密度更大,TPU小颗粒更多,形象的说就是颗粒直接的缝隙更小,而利用这些颗粒直接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支撑效果。

为了巩固这一稳定支撑的效果,adidas还特意将招牌的防扭转系统 Torsion System彻底嵌入到了中底之中,并从前掌一直延伸到了后跟处。

在不同距离的测试中,Ultra Boost鞋底支撑性的表现迥异。在20KM内的中短距离慢跑中,Ultra Boost能够提供一个较为适中的支撑性反馈;但在30KM以后这样的长距离路跑测试中,Boost偏软的特性依旧没有在Ultra Boost上得到改进,脚感无力缺乏灵动而敏感的回馈让长距离的慢跑变的略显乏力,除此以外在足弓处没有硬性支撑的缺点也会在长距离中被无限放大。

4
减震性(5.0)

Ultra Boost之所以称为史上最强并不是因为它能让人跑的更快,而在于它让更多的人能跑起来。面对这些更多没有什么跑步基础的初跑者来说,减震性是他们衡量一双跑鞋好坏的决定性因素,adidas显然深谙此道。

鞋底前后10mm的高度差让Ultra Boost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它的减震性能,两头上翘的弧形鞋底结构可以让奔跑中的脚步更加顺畅,无论是后跟着地还是中前掌着地都能够被硕大的Boost中底完美地包裹,尤其是后掌部分马蹄形的设计使得后跟受到的冲击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

而3000多颗弹力十足的TPU发泡颗粒此时体现出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强大能量,每一步带来的冲击都会被这些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小东西化成你脚下的片片浮云,烟消云散。

5
耐用性(3.5)

早在Ultra Boost开箱的时候我们就曾经对它的大底设计提出出过强烈的质疑:摒弃了传统adidas硬质橡胶大底的设计而采用了弹力与张力更好,但硬度不够的Strech Web网眼橡胶大底会是一个好的选择么?

测试前

测试后

实际测试似乎佐证了我们的质疑,100公里左右的测试后,Ultra Boost前掌大底上的凸起的橡胶颗粒几乎就已经被损耗殆尽,看来“史上最强”的效果是需要限量使用的哦!

6
细节(4.5)

两年多的精心研发让Ultra Boost成为一双革命性设计的跑鞋,例如鞋舌鞋身一体化的设计,精简的鞋面都在细节中展现出了这双跑鞋非同寻常的特点。

但同样我们也发现了一些Ultra Boost在细节上的硬伤或者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白色的Boost中底很容易便会染上其他的污垢,鞋带设计过长收纳困难······

实测总结

从适用人群来说,Ultra Boost无疑是大体重人群或者是初跑者们的绝佳选择,出色的缓震性和舒适感能让你轻易地迈过初跑时的门槛迅速地找到令你兴奋的多巴胺;对于进阶的跑者来说Ultra Boost同样是一双出色的日常训练鞋,独特的脚感可以让你体会到过去不曾有过的跑步体验,尤其是在Boost中底持续的弹力回馈会让你感受到有些令人诡异的额外速度;但如果你需要一双突破自己最佳的马拉松跑鞋的话,那相比Ultra Boost另一双写满纪录的adios Boost可能更适合你吧!




发布时间: 2021-05-19 16:59:49
作者: 跑鞋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