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之选 | NIKE AIR ZOOM TEMPO NEXT% FK
作者:Hello
https://www.zealer.com/detail/1049960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观展示
初见时感到很惊艳,球鞋还是白色的好看,就是不耐脏。虽然是两个颜色的造型,但是其实鞋子左右是对称的,鞋子靠外侧都是红色,内侧为蓝色,外侧的钩子比较大,而内侧的相对收,符合近几代的设计语言。
TEMPO作为一双训练鞋款,在设计语言上延续了ALPHAFLY部分特点。鞋身更换为FLYKNIT材质,网面下的麂皮内衬带来更好的贴合和支撑性。
侧面的造型方面,亮点是前面的这个AIR ZOOM气垫和一体式复合板,充分地担当起提速的引擎,与饱满的后跟一同形成一个完成的推进系统,为跑者带来充分的支持。
这次的前后足的泡沫材质并不一致,前足是ZOOMX泡棉,后足使用了REACT,个人觉得这ZOOMX的响应度确实会更强,更容易反馈。REACT则主打耐用。
在经历了上几代鞋子之后,我个人更偏向REACT,倒不是说多耐用,而是他的缓震真的好。配速4‘30的状态下ZOOM X跑完膝盖疼,而REACT则不会,当然,REACT要跑到这个速度确实也会比ZOOM X难一些。
点击图片购买
TEMPO的ZOOM单元总体来说是需要时间磨合的,大部分搭载ZOOM气垫的鞋款前期上脚都会感觉偏硬,等到一定的时间周期之后,才能展现出它的澎湃脚感,这也是ZOOM气垫的一大特点。
鞋头部分依旧翘起的角度比较夸张,由于厚底底使用,让原本就向上翘的前底看起来更加高耸。
鞋子的包裹性一如既往的出色,除了鞋舌部分松紧带一样的捆绑方式,鞋身内侧也进行了加固,这是沿用了上一代INFINITY的设计,这种设计带来的直接的好处就是鞋子更加跟脚。但是从舒适度而言,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的设计。
鞋内脚后跟部分充分考虑了舒适性,提供了海绵支撑,但是从实际测试来看,他并不能够改善跟腱部分磨脚情况的发生。
从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后跟进行了加固,也造成了后跟檐口部分过于向内收,加之鞋子整体比较跟脚,造成了如果袜子不够高可能会带来磨跟腱的问题。
因为NIKE 跑鞋我在大小方面一直固定在44.5码,所以这次长度方面问题也不大。但是真心非常紧,包裹感很强,包裹感很紧其实有2层。
一方面,紧密的贴合有助于跑者稳定性的把控,对于有经验的跑着,在发力上会更容易控制,尤其是身体状态已经开始疲惫后;另一方面,过于紧的脚感会让脚比更早的进入疲惫期,就是身体没累感觉脚先累了,甚至一些鞋款由于鞋面宽容度较小,导致跑着脚疼的情况发生,所以跑鞋最好还是实体店买。
点击图片购买
下午出去试着跑了一个5KM,刚开始速度比较慢,然后缓慢加速。几点事项与大家分享: (一)不知是否要紧的拍打声。跑步过程中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一般我的跑法是偏向胖子的(180、85KG),就是全脚掌着地,然后滚动到前脚掌,而在以往跑步过程中,我落地几乎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但是这个鞋子在跑步过程中一直是“papapa”,感觉就是鞋前脚掌AIR气垫底拍打地面的声音。我以为我回来膝盖估计要疼,但是好像并没有。 (二)包裹性太强导致的脚步疲惫。由于鞋子的包裹性过于好,以至于跑步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脚比身体先累的情况,但是脚并没有疼,但是鉴于flyknit会逐步根据脚型撑开,我觉得这点我之后并不用太担心。 (三)气垫搞笑般的响声。跑步过程中相对还好,毕竟有“papa”声做掩护,但是在走路过程中,左脚气垫的嘎嘎声确实让我有略微尴尬,去网上找了一下,好像还是通病。应该没啥具体影响。
总结:
这双TEMPO NEXT确实是一双集大成者,它几乎融合了前几代所有的关键技术,无论是REACT、ZOOM X还是Flyknit,单拿一个出来都是行业里比较领先的技术,至于这种融合是在做加法还是减法,兴许我现在还无法回答,但是我相信,它应该可以帮助我完成接下来一年的跑量。就如同它的前辈那样。
点击图片购买
作者:Hello
https://www.zealer.com/detail/1049960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