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你在跑步时脚怎么着地?

VCG41492996088.jpg


跑步姿势一直以来都是跑友们颇为关注的话题,而一谈到跑姿,往往就离不开脚步着地方式的讨论。对于前脚掌落地和后脚掌落地这两种落地技术,各有各的支持者。从目前比较流行的角度来说,认为后脚掌落地不利于缓震,支持前脚掌的较多。


前脚掌?后脚跟?哪种着地方式适合我?有最佳着地方式吗?跑步着地的方式真的那么重要吗?跑步着地方式的关键是什么呢?如果你依然对上述的问题感到困惑,今天小编就来为你好好解答一番吧~



前脚掌着地跑法


使用前脚掌跑法时,前脚掌部分略微先落地,随后脚后跟也落地,需要注意的是,脚后跟落地的时候,身体重心仍然是压在前脚掌部分的。前脚掌落地时,最先着地的是前脚掌外侧,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内侧和脚跟。任何着地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内旋的动作。



大家千万不要把前脚掌落地技术,理解为翘着脚尖跑,脚后跟不落地。这样的跑法会造成小腿肌肉过度紧张,同时乳酸堆积也很快,如果强行用这种错误的认识来学习前掌跑法的话,时间一久很容易会诱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


优点:

用前脚掌跑法跑步速度较快,更符合人体力学。从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说,前脚掌着地是最适合人类的跑法。该跑法能充分利用跟腱。跟腱就是脚后跟和小腿中间那条粗粗的“筋”,它能在你跑步过程中像弹簧一样帮助你。


能力要求:

没有一定的速度,你是hold不住这种跑法的。当你跑步速度过慢时,跟腱的弹力都释放完了,你的脚还没离地的话,那就白白浪费跟腱的弹力了。而且,这种前脚掌跑法对小腿力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脚后跟着地跑法


所谓后脚跟着地跑法,就是在跑步中,脚首先着地的部位是脚后跟,然后过渡至前脚掌,通过内旋,蹬地,完成一个步态周期。



优点:

使用脚后跟跑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省力。这种跑法比较适合能力较弱的新手。脚后跟着地不但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借助大腿的肌肉力量,节省体能,保护脚踝等部位。


能力要求:

整个过程中,小腿几乎不发力,而且跑步速度也比较慢,所以该跑法对能力的要求自然是最低的。不过脚后跟跑法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加重膝盖、髋关节以及脊椎承受的缓冲力,可能会导致骨膜炎、腿部关节等伤病。



 


前脚掌落地和脚后跟落地有什么特点?


前掌着地可以缓解地面对膝关节、髋关节的冲击,快速的短跑都是采用前脚掌着地。但是这种落地方式对小腿肌肉群、脚踝、足弓等部位要求比较高,需要做专门的训练。




脚后跟着地法的跑法目前争议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跑法无可取之处。一般认为,在技术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就像用脚后跟持续进行跳跃,膝盖和髋关节会承受较大的冲击,非常容易受伤。


但是,如果能够正确掌握后脚掌过渡到前脚掌的技术,就能化解大部分冲击力。现代跑鞋很多都是后跟厚度大于前掌,后跟着地过渡到前脚掌就成了最舒服的一种姿势,所以在普通跑者中后脚跟落地还是非常常见的。



没有完美的落地方式,重要的是适不适合你


其实,没有十全十美的落地技术,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没有绝对意义上最好的技术。


2.png


打开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打开微信搜索视频号@咕咚跑步 查看完整版视频,同时关注视频号参与互动还有机会获得运动大礼包~


2165.jpg

【有奖互动】

跑步时你更习惯用哪种方式着地?

快去视频号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我们将会从中选出1名幸运星,

送出精美的咕咚运动装备哦~

微信截图_20211013113027.png


总结


如果你是跑步的初学者、或是想调整自己的跑姿,不妨搭配核心肌群训练,让躯干更加稳定、减少双腿的负担,在休息日或轻松跑的日子也可以做些腿部与脚掌的肌力练习,为跑姿调整打好练习基础。


随着循序渐进地调整、跑步动作的熟练、与肌力的养成,你将会发现跑姿不知不觉地越来越好,步幅会迈开、耐力会增进,自然就跑得又快又远。对于跑者来说,与其纠结动作,不如考虑在你的跑姿下,能不能跑得舒服而且高效。


2165.jpg


发布时间: 2021-10-13 11:15:45
作者: 咕咚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