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至运动圈或朋友圈吧~
参与文末评论互动,有奖品拿哦~
提到魏纪中这个名字,相信很多关注体育圈的人并不会感到陌生。1936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年过八旬。很多人更喜欢称他为“魏老”或“魏老爷子”。在有些人眼里,他是功勋,是中国体育的老前辈;在有些人眼里,他也是“喷子”,是“乌鸦嘴”。
作为中国奥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魏老被誉为中国体育产业、奥运产业之父。魏纪中先后担任过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国际排联主席,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亚奥理事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等等多个职务。特别是在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魏纪中在幕后做了大量工作,可谓是厥功至伟。
然而,每当他在网上发表一些评论或言论时,总会遭到网友们的批评反驳、恶语相加甚至是无情谩骂。魏纪中,这个已经过了杖朝之年的老体育人,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让他如此不受待见?
————
魏纪中,何许人也?
当笔者在网上搜索“魏纪中”这三个字时,搜索出来的词条超过了600万条。然而,这些词条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媒体对于魏纪中发表的言论相关的报道。真正详细介绍魏纪中相关信息、生平经历的词条却寥寥无几。而仅有的少量词条中,关于魏纪中的信息记录也并不是非常的细致。
魏纪中,1936年1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余姚。1954年,他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考入了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学习法国文学专业。在校期间,经过南大体育教研室陈嘉德教授推荐,排球水平突出的魏纪中参加了学校排球队,并且迅速成为了南大排球队的主力队员。1955年底,魏纪中还入选了江苏省排球队。
1958年,魏纪中选择退出江苏排球队,转而进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前身。在1958年到1994年期间,他先后在国家体委担任国际司科员、副处长、处长、司长等职务。
1984年,魏纪中又开始进入国际排球联合会工作,并且担任理事、副主席,第一副主席等职位。1986年,魏纪中开始担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一职。就在同年,魏纪中也被任命为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开始了长达12年的奥委会相关的工作。
1986年至2009年期间,魏纪中还在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担任执委兼体育运动会主席一职。1994年,魏纪中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专职委员担任主任助理。1997年,在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2000年,在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担任执委。2002年,魏纪中成为北京2008奥组委担任执行委员。2004年在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裁特别顾问。
2008年至2012年,担任了4年的国际排联主席。在国际排联历任主席当中,魏纪中也是任期最短的一位。
————
萨马兰奇最好的朋友
魏纪中是公认的资深体育外交家,也是新中国奥运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许多人最早听说魏纪中这个名字,基本都是通过奥运会。从抵制,到参与,再到申办奥运会,中国的奥运之路充满了荆棘和崎岖。在这条曲折的50年奥运之路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魏纪中走过的足迹。
1958年,魏纪中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工作。当时,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才刚刚起步,参与奥运会、到国际上去展现自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台湾当局仍然是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成员。国际奥委会虽然同意中国参加奥运会,但同时也不反对台湾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参加。
魏纪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他们这是在搞两个中国,我们当然不同意。由于我是学外语的,英语、法语都能讲,所以每天的任务就是和委员们谈判,其实就是打嘴架。”然而,“打嘴架”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中国当时还是和奥委会断绝了关系。后来到了197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就给中国奥运之路提出新政策:和国际奥委会对抗是不明智的,我们更应当积极谋求进入奥运大家庭,同时把台湾当局赶出来。
于是,魏纪中又和同事们再一次走上了漫长的谈判路。中国代表团开始和国际奥委会委员一个挨一个地谈话。就在当年,魏纪中也在西班牙第一次见到了萨马兰奇。当时的萨马兰奇还是国际奥委会的秘书长,正准备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听到中国代表团的来意,萨马兰奇出人意料地一口答应下来,既同意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要求,也认为台湾应该出去。
然而,萨马兰奇的爽快并不是无条件的,他要求中国代表团必须要支持他竞选奥委会主席。然而对于中国代表团来说,答应萨马兰奇的要求其实就是“空头支票”。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投票权的中国代表,实际上并不能为萨马兰奇做什么。怎样兑现承诺,成了摆在魏纪中面前的一道难题。
后来,魏纪中硬着头皮找到了曾与其有过一面之交的萨马兰奇,告诉他自己是来支持他竞选的,随时听从他的吩咐。就这样,魏纪中成了萨马兰奇的“跟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中国代表团的承诺。每天早上8点整,魏纪中就等候在萨马兰奇的办公室前,等待他分配一天的工作。一天下来,魏纪中干的都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跑腿送信等杂七杂八的事全被他一人包揽了。每天晚上,只有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魏纪中才会匆匆赶回住处。
魏纪中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道:“直到现在,萨马兰奇仍称呼我为‘最好的朋友’,而且国际奥委会的许多委员和我们不打不成交,都成为了朋友。”
有一次,萨马兰奇让魏纪中帮忙送一些文件给一位奥委会委员,魏纪中在门口一等就是5个多小时。萨马兰奇知道这件事情非常感动,说中国人很负责,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任劳任怨的魏纪中给萨马兰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不只是对魏纪中本人的,也是对全体中国人。萨马兰奇一句“最好的朋友”把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推上了新的阶段。
————
“中国申奥成功,我就是死也能瞑目了!”
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前中国奥委会副主席、2000年奥申委秘书长、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执委、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委等等,这一串长长的头衔向人们展示着魏纪中和奥运的不解之缘。
的确,魏纪中的一生注定是与奥运不可分割的。百年奥运,魏纪中便亲身经历了50年。而这50年恰恰也正是新中国走向奥运的50年。1986年,魏纪中担任中国奥委会秘书长,负责和国际奥委会的全面合作,并主持、参与了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
1990年,当时的北京正在筹办亚运会。魏纪中和其他官员陪同邓小平参观了亚运村和奥林匹克中心。邓小平非常满意所看到的一切,同时他也问大家:“这些设施建得很好,举办奥运会也差不多了,你们有没有胆量办?”在场的人们默默记住了这句话。于是,中国申办奥运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然而,当时正值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对社会主义国家申办奥运会非常不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孤掌难鸣,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甚至直接出面公开反对中国主办奥运会。但是魏纪中仍然没有放弃,60岁的他还像年轻时那样挨个找委员们说明、解释、辩论。
众所周知,北京在最后的投票中仅仅以2票之差败给了悉尼。然而,魏纪中并没有料到中国的老百姓对申奥的成败是那样的在意。“我把事情办砸了,我伤了老百姓的心!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让人难过的吗?”那一刻,别人伤心难过是为了申奥的失败,而魏纪中的痛苦则来源于深深的自责。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原本也想让魏纪中继续担纲,而他却婉言谢绝了。他说道:“我不参与是因为我不想让人家看到败将的面孔。换一批新人,会给人家一种新的印象,这样对方才能把以前的争论都忘掉,把我们的失败忘掉。”
这样,魏纪中的工作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外语能力和工作经验帮助中国代表团修饰、校对发言稿,字字考究,句句斟酌。同时,他也组织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的预算和市场开发计划相关的工作。魏纪中虽然没有工作在第一线,但也全程参与了北京的申办工作。在北京申奥成功后,魏纪中表示:“我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有交代了,因为这回老百姓终于高兴了。”
————
为何这么多人反感甚至是讨厌魏纪中?
魏纪中作为曾经的中国奥委会秘书长、中国排协副主席、国际排联主席,为中国体育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为何他每一次发表的言论,都会遭到网友们的口诛笔伐呢?很多人也表示无法理解。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魏纪中发表言论的独特性和立场不同而导致的。
2008北京奥运会,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只获得了铜牌的成绩。这也导致了许多球迷的不满,恐怕魏纪中也是其中之一。而正是在他的建议下陈忠和下课,蔡斌担任了主教练。然而,这一变动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女排伦敦周期的动荡。女排先后经历了四年三次换帅,最终跌入低谷在奥运会上仅仅获得第五的成绩。
而在里约奥运会,郎平带领女排重回巅峰,但也同样面临着重新选帅的局面。在这个节点,魏纪中出来表态:“即使郎平不续约,在过去的四年里,由于她坚持大国家队理念,常年的集训人数保持在20到30人,年龄层跨度覆盖2020年东京奥运会,很好地完成了前人种树的任务。我们现在有了很好很广的运动员基础,有着后备队伍,这就给了教练用武之地。”他的这一番话无疑在体育圈掀起了一池涟漪。
而当郎平复出时,魏老再次表态,他认为中国女排即便是排名世界第一,却不一定能拿到冠军。他说:“世界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力团队的排列,并不完全体现当今绝对实力的排序。而且它是几个月才调整一次的,并非滚动的。比如巴西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前世界排名在前,结果奖牌也未拿到。”
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中国女排战绩不佳,只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魏纪中力挺女排主教练安家杰并评论道:“教练员的用人和调整阵容必然有从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的考虑和如何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进入最好状况的考虑。对于运动员来讲,很难要求她一上场就进入最佳状态,像朱婷这样的球员是很全面,但并不是万能的。”
除了喜欢对排球界的事件评头论足之外,魏纪中也喜欢在乒乓球领域发表一些自己的评论。
而针对国家队总教练负责制这一问题,魏纪中表示:“我们实行的总教练负责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就是总教练一个人说了算,很容易产生腐败。我们在奥运会上有些优势项目,同时有三个运动员都能拿金牌,那让谁拿呢?很多时候就是总教练说了算。于是,就会出现贿赂。这个贿赂不是说运动员个人去贿赂,而是运动员所在地方的体育局去贿赂。”
今年6月份,刘国梁卸任了国家队乒乓球总教练一职,不但中国球迷和球员想念刘国梁,就连外国媒体都直呼意外。而马龙、许昕、樊振东球员采用采用了比较极端的退赛方式来进行抗议。听到这样的消息以后,魏老公开要求乒协要对涉事的球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还要彻查是否有人唆使。
就在前不久,国乒在德国公开赛遭遇大溃败,德国的双子星波尔和奥恰洛夫拿下冠亚军,表现异常抢眼。很多国外球员的水平提升也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个状况,魏纪中表示:“国乒可以从头再来,对其他国家的高手进行研究,并从中找出相应的对策。他还认为国乒可以动用奇兵制胜,因为在中国如此广阔的乒乓球民众基础中是不乏天才的。”
魏纪中以上关于女排和国乒的言论,多多少少都引起了一些网友的不满、不理解和谩骂。很多人认为魏纪中过于关注排球圈和乒乓球圈,而且往往很多时候是明显“添乱”、给人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更有网友建议魏纪中应该把这种关注和精力放在中国足球上才对。
————
魏老频频发声,是为了寻找存在感?
针对魏老频频发表的言论,很多网友都认为魏纪中是在寻找一种存在感。的确,魏纪中有时候的评论观点相比大多数人会更为犀利、视角也更加独特。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面临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然而,寻找存在感这个说法,放在魏老身上,确实是不成立的。
首先,魏纪中早已功成名就,前文中提到的关于他的经历,大家也所了解。魏纪中到现在这个阶段,不求名也不求利,也并不需刷大家所谓的“存在感”。他更不需要用发表一些言论的方式,来博得人们的眼球、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其次,虽然魏纪中某些言论的确可能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观点和想法。这种情况其实也不难理解,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问题时,也会得出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和结论,背后也会有不一样的考量。
再者,魏纪中虽然经常会提出比较犀利的批评,但也经常会针对体育圈的问题,给出非常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法。寻找存在感这种事情,更多的可能会发生在喜欢炒作的人身上。他们往往想利用一些噱头或偏激的言论来为博取相应的关注度。但显然,把炒作和魏纪中关联在一起,纯粹是无稽之谈。
————
其实,很多国外的体育名宿们也非常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相关评论。体育圈最经常听到的可能就是以贝利、马拉多纳、奥尼尔等世界巨星为首的名宿们对于热点事件的评头论足了。有时,这些名宿的观点也会让人感觉到雷人、甚至是荒谬。也同样会有球迷觉得,他们纯粹是隔一段时间出来博眼球、刷存在感。
然而,他们真的那么在乎刷存在感这件事吗?其实并不见得。像他们这种早已功成名就的体坛巨星,确实也不需要这种手段来为自己赢得什么利益。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不断发表相关言论呢?其实这可能是源自于他们内心对于对体育领域持续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如果一点都不关注、心里不足够热爱,也就不会存在这些名宿发表言论的现象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观点和评判标准。不认同别人的观点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算他是贝利、马拉多纳、奥尼尔还是魏纪中。然而,在这些言论背后,你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于体育领域所倾注的情感和关注。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支撑,他们也不见得发表这些言论,更不会有所谓的博眼球或者炒作的说法了。
【有奖互动】
你怎么看待那些体坛名宿们的言论?
快来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我们将会从中选出2名幸运星,
送出精美的咕咚运动装备哦~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