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是一篇被小编追了三番五次的跑鞋测评。
大有一种我要是再不写,我就等死吧的感觉。
我不写不是因为我写不出,不写的原因很简单,是我觉得不想被贴标签,不懂是吧,标签就是很多人会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你写这篇测评就是为了帮助销售这双鞋子,所以你不论怎么客观,还是会被主观的认为,这是一篇广告贴。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跟小编说我觉得这篇测评只要署名我的ID,看文章的很多朋友一定说“嚯,乌贼啊,这双鞋子的模特都是他,那他肯定满篇安利和好话,不看不看,怕了怕了”
但是小编不愧是小编,她用一句话说服了我——
“嗯,是的。”
Part1 外观颜值
跟身边很多朋友一样,会着手研究和关注一款鞋子无外乎两个原因——
1.鞋子长得好看。
2.别人说鞋子很好看。
三观不正的说,好看真是硬道理,一双好看的鞋子穿在脚上会莫名其妙的提升跑步的欲望。当天拍摄时拿到的是红黑配色的鞋子,在好看这方面,自己说并不能代表很多意见,别人的说法才是参考,拿出鞋子的时候,身边的夏天说“乌贼哇,你这双鞋子配色好看。”“夏天你说得对。”
42k这双鞋,从设计之初的定位是“竞速型为主,保护性为辅”的跑鞋。
Part2 跑鞋重量
跑鞋实秤重量,右脚221.6g,左脚229g。(44码,供参考)
这几年马拉松的热潮,不仅催生了马拉松比赛的增多,也大大提高了跑者水平的提升,以往在2014年的时候,只要谁能跑进330(3小时30分)妥妥的就是大神了,但是放在现在破330已经是很常见到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跑者对于跑步的速度有了要求,追求更有质量的训练,而与之相匹配的就是需要一双更为轻量的竞速跑鞋进行场地间歇或节奏跑。
在上脚之初就感受到了竞速的态度,因为第一反应是鞋子的轻,42k的脚感并没有想象中的坚硬,根据介绍是因为采用AcmeLight材质的鞋底,让鞋子具备一定的回弹性,在支撑跑鞋在高速运转时提供了很好的回弹能力,用它进行塑胶操场的训练速度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鞋子两侧的透气网布也为鞋子的重量减轻的基础上提高了鞋子的透气性,毕竟没有人希望跑完一场比赛或者完成场地训练以后,没有被比赛累垮,结果脱了鞋被自己击垮吧。
Part3 跑鞋功能(保护性)
竞速跑鞋重量较轻,回馈性好,但大多数保护性一般。所以在大多数跑者眼中是美好而又危险的装备,一般是“大神”们穿的装备,选对一双竞速鞋,可以让你的速度训练更有效果(慢跑鞋会影响速度)。但是长期的突破舒适区的确能带来竞技水平的提高,但是勿忘初心的说,我们跑步还是为了身体健康,因此鞋子的保护性也是对我们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训练出了速度却弄伤了身体,得不偿失,此为前言。
42k相比于传统的竞速性跑鞋不同之处在于其前掌厚度比传统竞速跑鞋的前掌更厚,虽然脚感偏硬,但能提供更多的保护。
42K在后跟内侧也做了一个抬高的设计,提升跑鞋的支撑性能。42k后掌厚度相比于一些竞速型跑鞋较厚,在长距离中能起到一定的缓冲性能,在中足也加入了提高稳定性的流线型结构。
鞋头的部分采用防撞鞋头的功能性设计,具备防撞保护贴片,使运动中脚趾部位不容易受到冲击。为什么要提及这块?
我们知道跑步配速的提升关乎两个方面“步频”以及“步幅”,为了追求快速和不受伤,多数的选手都会选择提升步频,因为步幅提升过大会造成奔跑中跨步现象,很容易造成受伤。
因此在提高步频的过程中,都会进行脚前掌的快速落地,蹬地这个过程。具备防撞保护贴片可以帮助跑者在快速起步以及下坡时,防止脚趾顶住鞋子(不是开玩笑,很多竞速跑鞋真的是鞋头被大脚趾捅出去。)
Part4 总结推荐
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咕咚er直接拉到底看最后一段,如果你是拉到最后一段来看的。那我只能说。
哈哈哈哈,真棒。
关于这双跑鞋,长话短说的说,如果男生体重大于85kg,女生体重大于68kg,请直接右上角叉叉,不用看了,因为竞速性跑鞋并不适合大体重,因为对于大体重人群来说,需要选择顶级款慢跑鞋,顶级意味着更强的保护性和更多的缓震材料堆砌,目的是防止受伤,所以这款竞速型42k就不必看了。
然后我们没有叉叉掉的伙伴继续看,相信有竞速需求的同学都应该是有一定运动基础并且积累了相当长跑量的,那么对自身了解也比较充分。每一双竞速跑鞋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极致轻量或保护性强或性价比高,跑者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双,并使其发挥最大功效,提高实力,避免伤病。
咕咚42k这双跑鞋,我愿意去推荐,是因为我认为综合考虑它的性价比是高的,颜值+功能+价位三方面综合比对,是适合平时训练的跑鞋,耐磨也轻量。
但是如果想找出一双适合自己参加比赛的竞速鞋,除了需要多穿着磨合之外,自己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及身体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将跑鞋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以上,谢谢你的耐心看我话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