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马拉松爱好者,却一直没有一个中意的运动耳机,这个是比较头疼的事情,平时的耳机更多是HiFi耳机,并不适合运动时佩戴,所谓久旱逢甘露,这里首先要感谢咕咚和JBL给了这次测评机会!我只想说,你们的选择,绝壁是正确的!
上一张JBL官方图镇楼
收到耳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借着昏暗的灯光和手机写下这个开箱测评,设备有限,重点在音质和佩戴感的分析。
风格简洁的包装
JBL的产品从包装盒扎实材质和封口处磁铁恰到好处吸附力,都沿袭了一贯的大厂风格。打开包装,简洁的布局和红黑配色,印象加分!
绝对的大厂风范
拆开塑封,拿出耳机本体。说实话,耳机本身的造型中规中矩,但是低调的红黑配色加上骚气UA的logo,沉稳并且充满了能量。
红黑配色的本体
JBL对于这条耳机的宣传中,针对运动人群,着重强调了“旋锁技术”,我的字面理解就是带入耳机后,机型一定角度的旋转,即可让耳机紧紧固定在耳廓里,防止运动时抖动造成的耳机脱落。
齿状结构的旋锁技术
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我发现怎么旋转,都没办法让耳机贴合耳廓。Orz 一顿研究后猜想,是不是因为我的耳朵长期被塞入何种奇怪的东西,导致构造变大了?顺着这个方向,我决定换上另一套随耳机附送的大规格硅胶套试试。
脱衣
说实话,这个工作,看起来只要两个步骤,但是实际操作真心用了不下10分钟,为了保证硅胶套和耳机的一体性,硅胶套很紧,取下来的时候怕用力过猛撕裂,套上的时候又很难套进去,套上以后也很难调整发声单元与硅胶套开孔的角度。万幸,最终还是被我搞定了!套上大套之后,旋锁技术终于展现功力了,贴合一级棒!
小Tips:先套发声单元
耳机配件也比较简单,除了上面的两个不同规格的硅胶套外,JBL还提供了一个硅胶收纳盒、两个线卡、一根充电线、说明文档等。
音质部分是我想着重说一下的,作为一个音乐发烧友,我自认为对音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拿到这个耳机的头5个小时,我是把它当作HiFi耳机来使用,只为给大家带来最公正客观的听音感受。
首先,普遍有一个观点认为,相较传统的有线耳机,由于蓝牙传输速度的限制,蓝牙耳机的音质会比有线耳机差,再加上蓝牙在传输上的稳定性,耳机本身的功耗以及耳机与设备的距离等方面,蓝牙耳机的音质不会得到很好的保障。具体怎么样,我们接着往下看。
耳机连接与传统蓝牙耳机无异,长按中间的按钮即可开关机,开关机和蓝牙连接时都会有语音提示。通过线控可以方便的控制音乐以及通话音量。操作简单易上手。
这里对比我最常听的两款HiFi耳机,B&O H6DJ、Grado SR325e,给出我的个人在听音方面的建议。播放设备为iPhone 6S PLUS,为了统一标准,将播放器音效设置为默认,所选歌曲也为比较典型的四首歌:《Without Me》《煎熬》《Goodbye》《HotelCalifornia》。
四首歌分别从高频、中频、低频、乐器等方面,对播放设备有全面的体现,经过长达5小时的ABC试听,对JBL x UA蓝牙运动耳机的音质总结如下:
低频饱满,无论是质感还是量感,达到了优秀的水平,特别是运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选择节奏感明显音乐类型,动次打次,动次打次…显然JBL完全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用强劲有力的低频,在运动过程中给予身体另一种节奏的刺激,提升运动带来的快感。
中频略微有些塌陷,音乐中的部分人声,可能会因为大量的低频打击而模糊。众所周知,耳机的中频是最难把握的,实际上这个耳机绝大部分的应用场景是我们运动时,相比人声,运动时节奏显然要更重要一些,这点我个人认为可以接受。
高频方面是这个耳机的弱项,也许是因为我以前习惯于歌德的美式热情,对于高音,我认为因该是稳定并且刺激的,这款耳机的高频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热情,这让耳机的整体风格稍显沉闷,希望能在今后的产品中得以加强。
而前面提到蓝牙对于音质的影响,经过实测,我认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蓝牙4.0的通信速率可以满足大部分的音频码率对传输的需求,而一般人耳能分辨的码率精度并没有数据体现的那么高,并且在在运动场景下,我们关注的重点主要也不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播放设备与耳机之间需要尽量减少阻挡,否则会影响到蓝牙信号的传输。
关于佩戴,区别于传统的入耳式耳机,JBL这款运动耳机的听诊器效应可以说控制的很好,在慢跑过程中,听感没有明显影响。如果用线卡将耳机线固定后,可以进一步弱化听诊器效应。由于需要满足运动时佩戴稳定,整个耳机是通过内耳廓来固定的,创新的旋锁技术很稳定,测试大约连续佩戴1小时后,耳朵会有酸胀感。隔音效果超级赞!
总结:外形上,黑色的耳机搭配UNDERARMOUR 骚气的红色LOGO,是各种热衷运动人群的首选。JBL对于声音的处理的确没的说,作为JBL音响的长期用家,还是很喜欢JBL的风格的,市面上很难有蓝牙运动耳机的音质能够出其右。佩戴方面,日常场地训练是非常合适的,由于隔音效果把群,路跑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所以仅建议在封闭的运动场所使用。
最后,再次感谢咕咚以及J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