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篇-登山技巧与注意事项
.
咕咚跑步签名在路上
阅读 339838次


一. 登山技巧

 

准备活动


在开始登山前做一些热身活动是很必要的,这一点也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其后果就是崴脚、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等。所以在山脚下可以利用10—20分钟做一些肌肉伸展运动,尽量放松全身肌肉,活动的内容包括,全身各主要关节,韧带,肌肉的大范围活动,伸拉,放松,使心脏,关节,肌肉等进入运动状态。可以用双手手指戳揉膝盖下缘,以促进膝关节润滑液的分泌,这样攀登时会觉得轻松许多。

 

上山姿势


上山时,上半身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同时,尽量让脚后跟吃劲,脚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力。爬坡时两脚迈步可以有点外“八”字  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也可以减少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而使肌腱舒服。

 

如果在途中遇到突出块石头、石埂之类,要用脚跟踏之。若坡路较平,也尽量全脚掌着地。避免用前脚掌,这等于让小腿累死而让大腿闲死。坡路上常会突出石头、石埂之类,要用脚跟踏之。若坡路较平,也尽量全脚掌着地。同时,学着用用手减轻双腿的负担,当坡度超过45度,可以考虑手脚并用,省劲有效。

 

下山姿势


下山时,上半身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坡度较陡时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来降低坡度,采用侧身走,重心略靠后,稳住一脚再移一脚。或考虑坐着走,两手撑地着移动,用屁股蹭着一点一点的下。

 

速度与节奏


上山不可急:有的人喜欢在一开始就迈大步前进,一步当作两步走,结果上升不到50米就大汗淋漓,气喘如牛,遇到平坦的地方就停下来喘气,这样看起来爬得很快,但其实并不快。建议大家上山慢慢行,一步分做两步走,遇到台阶,哪怕是最小的台阶,都不要一步迈两个台阶,要一个一个台阶的走,遇到上坡,要尽量增加步伐的数量,但是切记不可休息。

 

下山需放松:下山时可以结合登山杖运用多种姿势下山,同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脚步,切不可冲得太快,这样很容易受伤。

 

平路要快行:遇到前的平坦路途,如果累了就简单的休息一下,如果感觉还可以,就加快步伐前进吧,你在山坡上没浪费过多的精力,步伐轻快而迅捷。

 

二. 营养补给


食物


参加户外徒步登山活动时消耗的能量若没有获得适当的补充,容易使人的血糖降低,进而引起恶心、晕眩甚至抽筋等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山上的事情谁都很难预料,因此不论目的地的远近,我们都需要带上一些行动粮以备不时之需。

 

两天以上的长线活动食物计划遵循"高能量、高压缩比、耐储存"的原则。能量是基础,至于一般情况下,同样重量的面比米能提供更多热量。户外运动携带食物的原则或特点:

 

体积小:因为食物需要自己携带,所以要求装备及物资的体积一定要够小,否则你的背包将没有空间去装其他的装备。比如,压缩饼干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体积小能有效充饥,一块小小的压缩饼干就能满足成年人至少一到两顿的需求。

 

能量高:一个成年人在进行户外运动时,一天应摄入4000~6000卡的热量。同样,我们的背包空间是有限的,携带过多的食物,将会增加背负负担。因此,所带食物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比如,巧克力作为一种休闲食品,它不仅能为日常膳食提供能量,而且还能提供许多能满足人体基本需求的矿物质和营养素。一块50克重的巧克力所提供的能量约为200千卡,相当于1.67两(84克)粮食所提供的能量,同时,它能能及时补充肌肉中消耗的糖元,帮助恢复体力。

 

耐饥:牛肉干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拥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以外,风干的牛肉重量轻、体积也较小。

 

方便食用:在艰苦的户外环境中,最好的食物是简单处理就能食用的。如方便面、火腿肠等,建议大家可以多备上一些。同时还应注意下环保以及野外安全等问题。

 

水分


一般来说,一日的短程线路(按25km内计算),大约至少需要3瓶矿泉水(一般500ml一瓶)。不建议携带运动功能性饮料,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就行,或者野外的泉水;注意,不要等到渴了再喝,应该坚持每隔20-30分钟喝一次、每次150-200ml的原则补水。

 

三. 急救安全

 

“野外无小事”,在户外徒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问题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大的事故。尤其是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首先,受伤时请记住简单粗暴的RICE法则,这个法则不仅仅适用于户外事故中,任何情况下出现受伤都可以采用此方法。因为在受伤时,人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造成二级伤害。

 

RICE法则是分别取Reset(镇静)、Ice(冷敷)、Compression(按压)和Elevation(上举)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应对举措。

 

Reset镇静


让疼痛部位镇静下来有助于促进恢复。如果后面的行程还需要依靠自己力量前进,就需要考虑身体的活动范围,用胶带等将伤痛处固定起来。

 

Compression按压


对患处给予适度按压可控制浮肿和炎症。如果按压导致浮肿加剧,则减轻力量,观察状态。

 

Ice冷敷


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对炎症也有抑制效果。但是攀登雪山时注意不要过度冷敷,但可用饮用水浸湿毛巾后敷于患处。

 

Elevation上举


上举在行动中比较困难,但在休息时可将伤痛处上举到高于心脏的位置,通过重力来控制浮肿和炎症。

 

在了解了RICE法则后,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处理肌肉拉伤和膝盖扭伤


拉伤和扭伤几乎是户外运动最常见的损伤了,通常会发生在不平坦的地面,或者岩石的边缘,当然在公园的足球场也很常见。要做好充分准备,就需要带上一包干冰袋来减轻肿胀。如果手边没有任何东西来作为夹板让扭伤部位固定,那就找一块木头来代替。比如你手指扭断了,那就找一根坚硬的树枝和一些医用胶布来支撑。如果你的手臂骨折了,可以将报纸卷起来,甚至用毯子来支撑。记住,要提高扭伤、骨折的部位来避免大量血液流向损伤区域。

 

处理割伤和抓伤


在野外,你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被锋利的树枝划破脸;在爬山的时候跌倒,划破膝盖;在“安营扎寨”安装帐篷的时候,可能也会意外地用小刀割伤自己的手。这就是为什么长距离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了。首先你要清洗伤口,保持伤口干净,然后再寻求专业帮助,或者回到家后做后续处理。止痛药、杀菌纸、绷带和医用胶带是你首要装入背包的户外急救品。

 

无论是跑步、徒步、登山、野营,水泡也是个常见的问题。如果出现水泡,要尽可能避免戳到它。早处理,你就可以抑制水泡扩大,这会让你在第二天有更少的困扰。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使用饮用水、瓶装水来清理伤口,因为河流湖泊中的水可能会含有导致感染的细菌。

 

处理烫伤和晒伤


无论你是太专心地在营地里烤肉串儿,还是在太阳下暴晒太久,你很可能都会面临被烫伤、晒伤的皮肤风险。如果你不小心被火灼伤了,一定注意要把伤口附近的衣服、首饰等物品移开,用冷水或温水来让伤口冷却。如果没有水的话还可以使用湿巾,不要使用冰袋。带一些止痛药缓解痛感,如果严重,要寻求医疗救助。

 

对于晒伤,你真的应该提前用防晒霜保护好皮肤。如果你真的被晒伤了,注意用冷的湿纸巾敷到晒伤区域,使用晒后修复霜以及包括芦荟或大豆成分的保湿霜来修复受损皮肤。

 

记住:如果你在一个大热天出门,带一个棒球帽为你的头部提供荫蔽保持凉爽。全身暴露的皮肤都需要涂上防晒霜,别忘了带足够多的水。

 

处理昆虫叮咬


如果你在自然保护区徒步,或者在某个原生态的国家公园里露营,要做好被蛇虫鼠蚁光顾的准备哦~驱虫喷雾绝对是夏季必需品,要24小时将驱虫药水涂抹全身上下。特别需要注意别被蚊子、蛾子、野蜂、大黄蜂、蜜蜂等飞虫叮咬了!如果真的被它们亲吻了一口,可以使用抗组胺药和一个冰袋来抑制瘙痒。对于需要露营的驴友,一定要用蚊帐来堵住你帐篷的入口。愿意的话,你还可以带一个紫外线杀虫灯。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