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马拉松水平,为什么越来越差了?
健康时尚
.
冲出宇宙外太空签名在路上
阅读 305183次

企业微信截图_e0d70cdb-cc80-4f3e-bcf4-250813a4d031(1).png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喜欢这篇文章,点右上角分享给更多人吧

4月16日,第122届波士顿马拉松鸣枪起跑。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世界六大满贯赛事,波马云集了当今世界体坛众多的一线全马精英。而今年比赛遭遇了波马122年来最恶劣天气,近0℃气温和风雨交加,给选手们带来了极大挑战。


而号称最强公务员的日本著名业余选手——川内优辉,战胜无数专业选手,以2:15:53获得男子组冠军。去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日本男子选手大迫杰以2小时10分28获得第三站上领奖台后,今年川内更上一层楼夺得冠军。


在日本马拉松不断突破、创造历史的同时,中国马拉松相比之下,显得有些暗淡。中国马拉松的成绩,近年来更是有退步的迹象。中国马拉松热,到底能不能带来成绩的飞速提升呢?


————


中国业余跑者的顶级水平,到底如何?


首先,在谈论中国马拉松水平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中国业余跑者在过去一年中最好的成绩。


国内男子全程马拉松:杨定宏  成绩:2小时13分37秒


2014-2016年中国男子马拉松成绩排行榜上李子成无一例外的占据第一位,不过到了2017年第一名终于易主了,而打破李子成垄断的就是来自云南的杨定宏。


1512039660266455.jpeg


李子成全马的成绩一直保持在2小时18分左右,而2017年杨定宏跑出了2小时13分37秒的成绩,比李子成要快上将近5分钟。杨定宏这个成绩是在2017年3月19日的无锡马拉松赛上创造的,在该项比赛中他不仅仅获得了国内组冠军,也获得了国际组的第四名。在之后11月12日举行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他又以2小时19分的成绩夺冠。


男子半程马拉松:李子成  成绩:1小时04分28秒


在国内跑马圈,李子成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位来自山东的大汉在中国马拉松网公布的2014-2016年的全马成绩一直排名第一,可以说是中国马拉松最顶尖的选手。


2328f2be-132e-4af9-8aba-bc178a383758.jpg


然而,他的半程马拉松同样出色。在今年4月23日举行的2017九龙湖(宁波)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他跑出了1小时04分28秒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了赛会记录,这个成绩也是2017年国内男子半程马拉松的最好成绩。


女子全程马拉松:何引丽  成绩:2小时30分26秒


2017年3月19日,来自内蒙古的何引丽在2017无锡马拉松比赛中跑出2小时30分26秒的该项目今年国内最好成绩,夺得国际组亚军,国内组冠军。这个成绩也是近三年国内女子马拉松的最好成绩。


timg (1).jpg


随着马拉松在中国的发展,国内马拉松的水平是在提高的,男子半程,全程和女子全程都是近几年的最好成绩,而女子半马的成绩和2016年的最好成绩仅仅差了12秒。由此看来,近几年的赛事增多,也让国内选手的成绩在稳步提高。


女子半程马拉松:张莹莹  成绩:1小时12分23秒


2017年3月19日,来自内蒙的姑娘张莹莹在2017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半程比赛中,以1小时12分23秒的成绩夺冠,该成绩也是2017年女子半马的最好成绩。翻看中国马拉松近三年的成绩,只有2016年的成绩要比1小时12分23秒稍好。


timg (2).jpg


————


纪录尘封10年,仍然没有被打破


提到中国马拉松成绩,就不得不提到——任云龙。任云龙,1987年10月12日生,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仅2007年,任龙云就创造了中国男子马拉松、1万米两项纪录。他也曾获全国1万米冠军、大学生运动会2枚金牌。


2007年10月21日,第27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著名中长跑运动员、青海名将——任龙云,以2小时08分15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亚军,并且创造了新的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


timg (3).jpg


年仅20岁的任龙云,在男子组比赛中成为一匹黑马,面对多名非洲选手的围追堵截,任龙云一直保持在第一方阵,并在31公里时处于领先位置。最后阶段,他与后来夺冠的肯尼亚选手金亚珠展开了激烈争夺,直到最后冲刺时才惜败于对方,获得亚军。


尽管如此,任龙云2小时08分15秒的成绩,还是将自己的个人最好水平一下提高了近7分钟,并将全国纪录提高了1分3秒。


1224400263_aNb1Dd.jpg


然而,距离任龙云2007年刷新全国马拉松纪录,已经过去10年时间,迄今为止国内再无一人能打破这一项马拉松纪录。甚至,近几年来,国内没有一位运动员能跑进2小时10分大关。


————


与日本相比,中国马拉松已经掉队


中国在短跑上一直能与日本抗衡,但在长跑特别是马拉松方面,似乎已经渐渐开始“掉队”。日本人到底有多么能跑马拉松?2018年东京马拉松的成绩单,或许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在2018年东京马拉松的完赛名单里,男子前十名的选手中有6名是日本跑者。25岁的设乐悠太是第一位冲过终点的日本跑者,撞线那一刻,他也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2小时06分11秒。


BQct-fwnpcns6094321.jpg


而在他的身后,还有其他五名日本跑者都是在2小时09分之内完成比赛。事实上,被设乐悠太提高了5秒的亚洲纪录原本也就是属于日本。而女子跑者中,前十的位置也有4席属于日本跑者。


2012年在芝加哥,日本跑者高冈寿成跑出了2小时06分16秒的成绩,创造了亚洲纪录;而在更早之前,日本的马拉松名将野口水木就在2005年的柏林马拉松上跑出了2小时19分12秒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的女子纪录。


企业微信截图_15248152013955.png


当然,日本跑者在今年东马上的“集体爆发”并不是偶然。在去年11月的日本上尾半程马拉松中,日本就有62名跑者跑进了65分内,其中50人更是跑进了64分大关,无论用哪种方法折算,这些选手的万米水平都在30分钟以内。


————


同样来自亚洲,为什么我们跑不过日本人?


同样是来自亚洲,又都是黄皮肤人种,为何日本人可以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六大大满贯等重要马拉松比赛中屡屡跑出好成绩,而我们却做不到呢?


举国体制下的“唯金牌论”


“唯金牌论”导致国内中长跑项目一直受到冷落。“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竞技体育,无论是国际比赛,还是国内比赛,都掩盖不了“金牌论”的影响,中国田径队也同样如此。


2010年,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发出一则通知,取消全运会比赛中各省专业队最为看重的男子800米、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障碍三个奥运会项目。虽然保留了马拉松项目,看似影响不大,但其实影响是巨大的。


64ab5479f130d0fbd856253538c5253f.jpg


我们都知道,马拉松属于长距离耐力项目,培养周期比较长,要达到高水平需要具备很强的速度耐力能力,而且无论是国外马拉松高手贝克勒、基普乔戈,还是国内马拉松高手董国建、杨定宏、李子成都是由1500米、5000米、10000米主项转到马拉松项目。


所以,三个中长跑项目的取消,迫使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不再受重视和关注。另外,一下子取消三个中长跑项目也导致各省专业队领导对中长跑项目不再投入和重视,让本来就生存在边缘的中长跑教练员、运动员自信心受挫,训练积极性大大下降。


519.jpg


由于马拉松运动员培养周期比中距离项目长,出成绩也比1500米、5000米等项目慢。所以,在运动员项目选择上,即使有一些天赋比较好的队员或者未来适合在马拉松项目中发展的运动员,教练员也不会按着马拉松训练模式去培养,导致最后从事马拉松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基数越来越少。


训练手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日本的马拉松训练模式一直在创新,这也是为何日本马拉松水平一直能够保持在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早在70年代末期,针对非洲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的不可战胜性,日本率先提出“大运动量”的训练模式,通过有氧耐力弥补先天不足,并且率先提出“高频率、快节奏”适合亚洲人的经济性跑法。


148.jpg


依靠这套训练理念,日本早在80年代初就训练出了儿玉泰介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选手。儿玉泰介更是在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创造了2小时07分35秒的赛会纪录、并保持到2013年才被打破。


而近几年随着世界马拉松运动的快速发展,日本人意识到单纯有氧耐力强还不够,提高运动员的中距离跑能力也很重要。所以,不再满足闷着头自己琢磨训练方法,开始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到国外学习、交流。


33291803394_6fcca26cdf_b.jpg


反观,我们国内专业队马拉松教练员的训练手段,基本还是围绕老一代教练员留下的一套训练体系,缺少自我创新精神,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各省市之间,教练员和教练员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随着世界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我们需要和世界接轨,需要不断创新训练手段。


————


中国的马拉松热,能带来飞速提升吗?


马拉松在中国到底有多火热?按照中国田协的官方资料,2017年A类认证赛事有214场;B类认证赛事33场;2017年注册的各类跑步赛事超过500场,2020年可能超过800场。在现代人愈加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背景下,马拉松对于国人的吸引力的确正变得越来越大。


33.png


根据人们以往对于体育发展的传统认知,一个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具备一个牢固的金字塔基,也就是在基层参与的人数越多,就越有机会从中选拔出优秀人才,进而在金字塔尖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绩。


而伴随着马拉松在中国的热度提升,高水平的国内选手有机会获得各家品牌的赞助,成为能够获取固定收入的签约跑者。在有些马拉松赛事中,国内选手只要跑出2小时30分左右的成绩,就能够以国内组前三名的身份名利双收。


于是在这样的诱惑之后,很多具有潜力的国内马拉松选手选择脱离专业体制,以类似于“个体户”的身份迎接越来越多的参赛机会。


cont-1015221-10064528.jpg


由于比赛越来越多、越来越热,导致更多专业级别的选手以各地参赛为业。而在市场化元素主导马拉松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专业化培养体制却面临着崩塌的威胁,难以继续吸引到大批优秀苗子接受系统化训练,进而导致征战国际赛事的竞争力大不如前。


————


结语


可以肯定的是,有更多国人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肯定是一件好事,也会给中国马拉松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出现在专业化体制和市场化体制之间的空白地带,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去填补。


真正想要有所突破,中国马拉松,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奖互动】

你认为中国马拉松,会跻身世界一线水平吗?

为什么?


欢迎大家转发评论,参与互动

每篇文章抽取2位用户,送上精美的运动装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咕咚观点。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