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LOMON萨洛蒙是欧洲顶级户外运动品牌,从事各类滑雪器材、户外越野、登山等运动鞋服的研发和制造,近年来涉足马拉松运动领域。SONIC是萨洛蒙专为路跑设计开发的跑鞋产品系列,旗下有S-LAB SONIC、SONIC PRO、SONIC PRO2等高端产品,SONIC RA PRO是萨洛蒙2018年春夏最新款路跑鞋。
突然想起圣经里记载的一位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其英文名就是salomon。这位国王以智慧和财富为著称,其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甚至在神秘学方面有所罗门之钥这样的典故,有一位英国作家还以这位国王的传说写了一本冒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当然我们知道Francois Salomon老先生和圣经里的所罗门王没啥关系。但1947年他在阿尔卑斯山沟沟里靠生产木锯创立的萨洛蒙品牌能发展到今天也是个传奇。甚至我能得到萨洛蒙这次测评机会,也感觉像意外捡到所罗门王的财宝(感谢咕咚)。各位跑友就跟随我来一场探宝之旅吧!
萨洛蒙的外包装似乎永远是那个简单粗暴的阿尔卑斯山封面牛皮纸盒,只有标牌才能分出区别。我开箱的便是此次测评的马拉松跑鞋SONIC RA PRO,代号RA暂无官方解释,难道是ROAD的意思?我选的鞋码是UK9号,即中国码43(偏大点),颜色名字“浪花蓝”。
既然萨洛蒙S-LAB SONIC被跑友们称为小红鞋,这双鞋姑且简称为小蓝鞋吧!家里没有电子秤,去人家小超市过了下秤,小蓝鞋单只225克(UK9码)。
小蓝鞋的正面和鞋底,配色还不错!
来几张外景图:
可以看出,区别于室内环境下的深蓝,在室外光线好的地方小蓝鞋呈现出一种亮蓝色,越发好看!和海水在不同时段光照下颜色呈不同的情况类似,这款鞋颜色取名“浪花蓝”也挺形象的。而鞋底的红色和鞋面的蓝色对比强烈,却不突兀,跑起来红色翻腾更好看,挺适合我大天蝎闷骚气质男的(浪花蓝——够浪,够花,够蓝!)
鞋面
鞋面采用了透气网布,鞋面颜色最深的四道斜杠是被称为SENSIFIT的包裹系统,这是萨洛蒙原本用于越野跑鞋的科技技术,它置身于鞋面之下,能很好的包裹住脚面。而衔接中底处、鞋带孔眼以及鞋头的半透明材料是热贴合工艺的支撑条,这种外骨骼式的设计能支撑起整个鞋面版型,又能减少鞋子的重量,是一种无缝鞋面设计。
对比图可以看出无缝鞋面和裁剪鞋面的区别,热贴合技术的运用,使得鞋面转折处无缝过渡,减少材料的使用。
鞋帮处SALOMON和SONIC RA PRO的白色字样在蓝色下衬托得非常醒目。
后跟和鞋头
在闪光灯的拍摄下,鞋后跟的反光条感应强烈。手感上后跟材料比鞋面网布的密度更高些,正前面是萨洛蒙的标志性防护鞋头和S型logo。
鞋舌
鞋舌是网布和人造革材料组成,非常单薄。可能是为了减重,而S型logo两侧内置的气孔海绵垫是为了增加穿着时脚背的舒适感吧。背面是Ortholite○RImpressions商标。
鞋垫
网上资料显示SONIC RA PRO使用的是Ortholite鞋垫,这种吸湿排汗的鞋垫是萨洛蒙各类跑鞋的当家鞋垫技术。不过鞋垫正反面都没有Ortholite字样,和鞋舌正面一样写的是RUNNING AVENE字样。
鞋子内部一窥
鞋子的走线还算规整,橙色部分就是之前提到的SENSIFIT包裹系统,材料手感韧性很足,上图3最里面白色部分就是鞋头的防撞材料部分。
鞋跟有个贴合脚后跟和脚踝的海绵垫设计,可能是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尽量增加穿着的舒适性吧。
关于鞋子的透气性,我想到一个有趣的测试方法(用手机给鞋子里打光)
好像不是很明显哦,那么在暗处更直观些。
拍摄条件所限,实际画面在黄色鞋垫的反光下更好看。可以看到鞋面除了不透光的支撑条部分、SENSIFIT包裹系统以及脚踝和后跟部分以外,其他基本就是一层网布组成,透气性看上去还不错。
中底
深蓝色的中底上标注着了VIBE字样,网上搜了下相关资料,VIBE是萨洛蒙最新的缓震科技,这项技术由ENERGYCELL+材料的高性能回弹和OPAL材料的出色缓震组成。足弓处的中底和外底是平的,也就是说跑步时这一部分中底是接触地面的。
外底
外底是红、黑两色材料为CONTAGRIP的耐磨橡胶层组成,小三角的CONTAGRIP标识像镶嵌在鞋底的红宝石。实际手指按压外底,感觉①和③即鞋头和鞋后掌的耐磨底硬一些,而②即前掌处的多方块耐磨底相对软一点。这里有个误区,并不是前后掌外底采用了几何式分区减震技术,而是以中底上的纵隔线划分区域,引导外底减震和力传导,中底和外底共同组成了这个几何式减震结构。因为是以中底为基础,所以这项技术的字样GEOMETRIC DECOUPLING是标注在中底足弓处纵隔线凹槽里的。
前面摆了那么多谱,还是看看实际穿着效果吧!
跑步之前新鞋是要日常磨合的,穿着小蓝鞋走了两天路,感觉鞋子轻巧透气,包裹性不错,前掌有缓冲,后掌有弹性,马路和一些坑坑洼洼的路也不打滑不膈脚,柏油马路脚感最好。特意去试了下塑胶跑道,踩上去很软。各种路况如下图,包括石板路、盲道、柏油马路和塑胶跑道。
我通常是个路跑者,所以各种路况我都会跑到,我个人比较喜欢跑柏油马路(下图1)。
第一次穿小蓝鞋跑步是参加4月15日的跑团活动。(真不是去炫耀哦!)
橘子洲聚跑,前半段和跑友们一起慢跑,6km后一个人快跑并补齐10km。步频185,步幅103,从配速数据来看等同于渐速跑,最后1km几乎是间歇跑配速。小蓝鞋非常轻盈,包裹性很好。缓震舒服有回弹。左脚感觉完美,不过右脚有点压脚背。
不过这不是小蓝鞋的问题,是我右脚的原因。如图可以看到系好鞋带后,我右脚鞋带余量比左脚长很多,可能是右足弓比较低或右脚更瘦,所以右脚鞋带系得更紧更容易出现压脚背的情况。我好几双跑鞋都有过右脚压脚背的问题,鞋子还要多磨合多适应。
第一次跑完后的鞋子,轻微开胶在正常范围内。虽然鞋底有点脏,但是架不住小蓝鞋的颜值高呀!(还有我帅气的大脚)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在尝试连续跑步,所以第二天又屁颠屁颠地穿着小蓝鞋去夜跑了。
本来打算磨合鞋子只跑10km,结果后面跑嗨了就跑了15km,步频187,步幅113。虽然西湖公园的上下坡让配速不太稳,但总体上我是以M强度跑步(马拉松配速跑)。为了解决右脚压脚背的问题,跑前鞋带没系太紧,跑动中压脚背的情况得以缓解,而且小蓝鞋的包裹性好,脚在鞋子里并不滑动。因为鞋子太轻盈了,跑多了感觉和脚融合在一起了,无论大跨步还是小碎步,缓震和回弹都很好,跑起来步步生风。
4月17日,连续第3天跑,依然是马拉松配速,步频185,步幅115。开始享受小蓝鞋飞驰的感觉了,可问题也来了……
我发现小蓝鞋后跟不太耐磨。左图是跑了几天过后的后跟,右图是开箱时的后跟。
外底总的情况是前掌几乎感觉不到磨损,后跟内侧黑色部分也磨得少,后跟外侧红色部分磨得厉害。
上图可以看到我脚后跟红色部分外侧磨出了斜面,左右脚都是如此。而下图圆圈标识处的中底纵隔线凹槽里容易卡进小石子,跑起来石子和地面摩擦有噪音。我承认我跑步磨损区域是脚后跟外侧,但是小蓝鞋在经历短短40km左右的跑量,这个磨损量大了点。
4月18日,跑团的再次聚跑活动
步频185,步幅108,依旧是开始和大家慢跑,后面加速快跑,基本算是轻松跑、马拉松配速到乳酸阈值跑以及间歇跑每个阶段都跑到了。无论是平路的回弹、下坡的缓震,还是加速时的抓地性,小蓝鞋的表现一直那么优秀。当然,除了后跟外底让人心疼的磨损外。
4月19日换了场地,尝试在塑胶跑道上测试小蓝鞋
前5km快跑,后5km慢跑,步频190,步幅109。因为连续跑的疲劳问题,快跑没快多少,慢跑也没慢下去,当然第9km信号漂移配速异常不提。小蓝鞋踩在塑胶跑道上感觉很软,回弹差点,抓地还不错。但是快跑的情况下,鞋子足弓处的中底和塑胶跑道发生挤压性摩擦,出现了掌纹一样的压痕,我担心这样对VIBE和几何分区缓震性会有损耗。
如果不是小蓝鞋,而是黄色和橙色款的SONIC RA PRO,其白色的中底遇到这种情况会又脏又皱,岂不是更惨不忍睹?
通常塑胶跑道不太磨鞋,而这次后跟外底在塑胶跑道上依然磨损厉害,有些地方都磨出毛边了(下图)。
老实说,这后跟磨得我心痛。还是让小蓝鞋休息一下吧!
4月21,西湖公园夜跑,小蓝鞋重新上阵,步频182,步幅111。
特意尝试前掌跑法,即发力跑起和缓冲落地都用前脚掌,我前掌跑法水平有限,所以配速有所降低,只坚持了15km。不过小蓝鞋的前掌缓冲和回弹太好了,跑起来像蜻蜓点水。尝试前掌跑法,一是为了练练小腿力量,二是改善下我脚步太重的毛病,再就是缓解下小蓝鞋后跟的磨损。在第3km处偶遇咕咚同城跑友碧海晴天,虽然素未谋面,但是骚气的红底小蓝鞋深深地出卖了我,被人家认出来了,哈哈!碧海晴天说我跑得很轻快,但他哪里知道我这样的鸵鸟快跑是第一次用前脚掌跑,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小蓝鞋的轻便缓震。(装B成功我会乱讲?)
小蓝鞋的试跑基本上就这样接近尾声了,前段时间在尝试连续跑,从三月末到四月连续跑了23天310km,小蓝鞋的测试就安排在这段连续跑的末尾。因为是抗疲劳跑,所以身体条件和体力上并不是最佳,而且小蓝鞋出乎意料不耐磨,也让我打消了穿小蓝鞋最后跑一次LD的想法。试跑小蓝鞋的几次路跑,从6分轻松跑、5分慢跑、马拉松配速、乳酸门槛跑、间歇跑等所有强度都跑到了,小蓝鞋的测试我心里已经有数了,接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小蓝鞋最让我夸耀的是,慢跑时特别能感受到它的缓震和回弹,而快跑时因为鞋子轻巧,让你忘记了它的存在,仿佛鞋子和脚融合在一起了,跑起来很舒服。之前我担心小蓝鞋的前掌外底偏软不耐磨是多余了,恰好前掌外底的软度起到了二次缓震作用,而且多方块外底在有碎石或不平整的路面上能做到灵活触地不膈脚,其软度在触地的弹性变形中,与地面接触面更大,就像章鱼的吸盘一样抓地效果更好,即使是在有水迹的路面上也不打滑。反而原来以为硬度更高的后掌外底,却出人意料的磨损量大,如果后掌外底材料也耐磨,小蓝鞋就堪称完美了!
俗话说:业余虎走,专业多威。这里说的是竞速鞋,也就是跑马高手的比赛用鞋。为了在比赛里跑出成绩,竞速鞋以轻便抓地性能好为主。轻便的代价是牺牲其舒适度,一是鞋面比较单薄,二是鞋底单薄缓震性差。所以这类竞速鞋适合高阶跑者,那些跑步技术欠缺、腿部力量不够却要仰仗这类跑鞋的人无法驾驭甚至会受伤。而一双鞋面单薄却包裹性好,鞋底轻盈却有良好缓震性的小蓝鞋会不会让人眼前一亮呢?反正我是被小蓝鞋惊艳到了,比起竞速鞋一味追求速度的干涩难受和缓震跑鞋厚重保护的拖沓无力,小蓝鞋无疑兼具了两者的优点,还独辟蹊径——既要跑得快,又要跑得轻巧舒服!
还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小蓝鞋——减去的是重量,增加的是科技。它的无缝鞋面设计、轻薄的鞋舌、局部舒适性透气海绵垫的设置,都是为了尽可能减少鞋子重量,热贴合支撑条、SENSIFIT包裹系统和鞋跟高密度织物都是为了给单薄的鞋面提供强度保证,而中底VIBE技术和中底+外底组成的几何式分区减震技术,让鞋子在减少重量的同时仍然具有良好的缓震性,同时小蓝鞋删减了SONIC系列以往的一些技术,比如ENDOFIT包裹系统、3DFLEX等等,综上各种理念和技术打造了SONIC RA PRO这款简约却不简单的跑鞋。
最后简单总结下小蓝鞋优缺点吧!
优点:红蓝配色颜值高,鞋子非常轻,透气,对脚的包裹性不错,减震性能好,尤其是前掌的缓震和回弹出色。
缺点:鞋舌单薄又偏长,鞋带系太紧可能会压脚背,系太松鞋舌会缩进去。鞋后掌不太耐磨。在各类大牌跑鞋网购纷纷打折的行情以及海淘的风潮下,SONIC RA PRO 定价1200多元略贵。
给对小蓝鞋有兴趣的跑友一点建议:这款路跑鞋适用于柏油马路和石板路,当然你非要去跑塑胶跑道,我也不拦着。这款跑鞋适用于中高阶跑者、有一定速度且体重轻的跑者,有多年跑龄和跑量基础的跑友,可以通过这款跑鞋为自己的半马、全马提升成绩。当然由于它不太耐磨,建议你平时还是有自己的训练跑鞋,这款鞋更适合做比赛用鞋。还有这款鞋楦偏瘦,需要选大一码多一点。最后还是一句老话,没有最好的跑鞋,只有适合自己的跑鞋。
因为杨格斯缺少一位悦己的女•摄影师(你懂的),鞋子照片都是自己弄,测评快写完的时候觉得没有穿小蓝鞋的跑步照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才临时补拍了一些照片。都是手机自拍,有些还要边跑边声控拍照,喊了一下午的“茄子”喊得上桌不想吃茄子了。拍照水平一般献丑了,至于放在最后是当彩蛋还是臭蛋,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摆拍还好,小蓝鞋颜色很炫!
运动自拍就麻烦多了……
谢谢各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