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感谢小党的信任,给予了我这次评测的机会。其次呢,为这篇姗姗来迟的评测报告说声抱歉,其实我选择的评测时机不太适宜,正是北方多霾的冬天,能够跑步的天气实在太少,眼看到了交报告的时间,才跑了几十公里,不想草率的交差,就向小编申请了延期,同时也将户外跑的标准降为空气指数不超过200重度污染就坚持跑,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跑步14次,行程130公里,并完成了一次30公里+的实测,在各种路面,用各种配速进行体验,下面就是我对361-Spire2的良心评价,希望能给看到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产品介绍
一直以来,对于国货,不少人始终抱着一种怀疑态度。作为一名跑者,以前的我也是这样,跑鞋只选四大慢跑,但自从今年被咕咚选中参与Aye Rebone和必迈42K评测后,对国产跑鞋的感觉大为改观,充分能感受到国货在进步,价廉、物美、质优已经成为国货的“代名词”。今天,我评测的361-Spire2,作为进阶之选,它不仅有外在颜值,更有内在气质。
其实,361-Spire2系出名门,Spire是作为361°的国际线产品于2016年问世,第一代的Spire一经上市就获得了德国慕尼黑IPSO2016/2017年度产品亚洲奖大奖,还被美国“女子慢跑”杂志(Women’s Running)评选为“最受喜爱的2016年冬季鞋款”之一与“最值得立马入手的6款跑鞋”之一。
基本信息
名称:361-Spire2
颜色:深蓝/茉莉绿(共4色可选,男女款各2色)
上市时间:2017年春季
吊牌价:899元
功能特点:缓震、支撑、轻便、透气、防滑
适合路面:跑道、公路
产品特性
设计灵感:
以简约、轻量、舒适缓冲作为此鞋款的基础发想。
鞋面灵感来自于三角型元素加入透明多层次轻量概念为发想。
外观设计:
后跟高度降低至80mm ,使外观更具流线与速度感。无论您是想慢跑还是快速地完成马拉松路程,都能够完美包覆脚踝,不造成后跟的负担。
整体鞋款设计概念以轻量化为主轴,运用大面积的透气网布材料做为设计。
使用全新361度识别〈大3〉LOGO ,与一代相较之下,更具品牌识别度,也增加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
全新外观设计比一代更具新潮贴近市场流行,舍去传统制鞋工法,全鞋身使用超轻量网布的切割方式与无车缝制程鞋面,更具有轻薄流线科技感。
新鞋带采用边框双色设计,带来活泼的年轻气息,柔软又不失韧性的材质,一样能承受助高强动运动时所需的拉力与安定度。
缓震性:
采用QDP系统,即Quick Dynamic Performance,意为更快速、更具活力、更具表现力。
QDP前掌直接接地释放运动压力,厚度比其他缓震鞋款更厚。
龙骨落差 11 mm,低边墙设计,与其他竞争品牌设定更低更稳定。
材质上略微加硬的QDP(HC45 + 2) 调合稳定与缓震。
稳定性:
底部使用高弹性EVA 、中腰足弓整片式射出片支撑结构,提供更高一级的稳定功能。
外观及穿着感受
开箱之后,首先映入眼睛是一个大大的“3”字logo,非常醒目。
鞋盒简约到了极致,给人一种逼格不高的感觉。品牌标识大气。深蓝/茉莉绿的颜色,相对于一代更稳重,大片的深蓝挑染几丝茉莉绿,给人一种飞扬的感觉,流线感十足。
内侧和外侧形成一个对称式设计,看上去很协调。使用全新361度识别〈大3〉LOGO ,与一代相较之下,更具品牌识别度,也增加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
另外,鞋面和腰身采用的是透气网布设计,极大地增加了鞋子的透气、散热效果, 腰身更是采用镂空透气设计,使整个跑步过程中增加空气流动性,更加显现散热效果。
后跟采用的是立体莱卡布后套,在不失鞋子的包裹性的情况下,也增加了鞋子的舒适感和美观度。
在后跟有361度品名标示,上方的三道线和logo相对应,且带有3M反光效果。外侧还印有本款鞋子的型号——361-spire2。
鞋底,给人的第一感觉很厚实, 前掌、大底后跟采用轻量发泡橡胶和高耐磨橡胶做成。几何形状的大齿鞋底设计,提升抓地力,更能提升更长时间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同时,后跟加大压力释放窗,释放踩踏压力,提供脚掌安定舒适感,符合大多数跑后掌先着地的跑步习惯。
361°的独门科技,快速缓冲系统,三层快速缓冲相结合,
缓冲材料分别被高密度安置在鞋子的中底和前掌。独有的
高回弹材质,增强了其快速反弹的缓冲性能,能有效减轻跑步过程中的脚部压力。
鞋头部分采用传统的前翘式设计,而且防撞鞋头的功能性设计,使运动中脚趾部位不容易受到冲击。
前头鞋楦空间加宽,前掌空间够大,包裹性一般。
鞋头设计给人一种沉闷、呆板的感觉,和腰身的流畅、灵动不协调。
鞋垫设计比较厚实,采用了材质,并附有足弓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贴合脚底,为足部提供柔软缓冲,增强缓震效果,并提高舒适度和支撑性,充分突显该款鞋子高端缓震的性能。
内里走线缝合细密,做工扎实,也体现了这双鞋的国际范儿。
鞋子的尺码算是比较偏小,和Asics的一样,我的脚长250mm左右,穿41.5码的较为合适,双脚在鞋内需要一定的空间舒展。(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我平时穿40的鞋,第一双k21选的40.5,平时穿还可以,结果第一次全马两个大拇脚趾甲全跑掉了,以后穿Asics都是选的41.5,saucony、brooks、NB,我穿40.5很合适。)系紧鞋带以后,中足的包裹感相当强烈。
新一代的Spire鞋舌采用了全新设计,鞋舌的边缘设计独特,渐渐地变薄,还是扇形状,相比上一代更加轻薄,更加贴合脚背。
但不知道设计师为什么把鞋舌设计得那么短,鞋带系紧脚背勒得难受,系松点鞋子包覆性又不强。
鞋带的设计倒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采用边框双色设计,带来活泼的年轻气息,柔软又不失韧性的材质,一样能承受助高强动运动时所需的拉力与安定度。
跑步评测
收到鞋后在空气质量稍好的天气就开始了跑步体验,体验地点仍是我所在小城的漯河沙澧风景区,这是河南省唯一被命名为体育主题公园的AAAA级景区,沿穿城而过并在市中心交汇的沙河和澧河而建,全长33KM+,主步道以彩色柏油马路为主,砖路为辅,比较平坦;景区内还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还有众多稍窄的辅步道,有大量弯道和坡道。
1、有氧耐力跑磨合体验。
前几次跑步我使用较慢的配速进行磨合,尽量选择多种路面。初次上脚的感受就非常好,而且越来越舒适,缓震效果和稳定性能明显的感觉到,初次体验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
2、逐渐提高配速并在名种路面进行体验。
在几次磨合后,我开始逐步提高配速并在柏油马路、木栈道和塑胶跑道进行了多次体验。在速度方面提高到4'30"左右配速甚至更高时仍觉得中底的缓震性能没达到极限,当然这可能和我较轻的体重有关(体重一直60KG左右)。
而且为了体验跑鞋不同位置的缓震、回弹以及抓地性能,我尝试了各种缓坡和弯道,均能明显感觉到缓震效果,并且回弹力十足,觉得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够得到地面的快速回应。
抓地性能在下坡和弯道中表现优越,不会出现明显偏移,鞋底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全新底纹牢牢抓紧地面,不会受这些地形的干扰,稳健踏实,让奔跑更加专注。
遗憾的是没能在湿滑的路面上进行抓地性能的测试,两次小雪,一次在单位值班,一次严重雾霾。
3、间歇跑体验。
为了探索spire2更优越的性能,我在柏油路上进行了一次快慢跑交替的间歇跑体验,发现当配速达到3'50"以内,仍未能感觉到不适,充分显现了spire2强大的缓震功能。
4、长距离跑体验。
为了检验spire2在长距离中的支撑稳定性能,我进行了7次15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跑,其中一次超过30公里,一次超过24公里。检验证明,spire2在经过长距离跑后,脚感的支撑性也不会有很明显的不适,中底的软弹感都非常的持久,跑到30公里的后期也不会有什么泄力的感觉。
5、耐磨性能
鞋底最其快速反弹的缓冲性能,能有效减轻跑步过程中的脚部压力。重要的还是耐磨和轻量,spire2在耐磨方面非常完美。后跟的黑色耐磨橡胶在130公里后基本上没有发现明显的磨损。
总结
优点:
1、外观美感十足,在户外更抢眼球;
2、优越的包裹性能,脚感更加舒适,全新型腰身三角孔型支撑透气设计,结合透气网布热压技术,可达到支撑稳定脚部和鞋面中腰包覆,透气性能更好;
3、三层快速缓冲相结合,缓冲材料分别被高密度安置在鞋子的中底和前掌。独有的
高回弹材质,增强了后跟加大压力释放窗,释放踩踏压力,提供脚掌安定舒适感,符合大多数跑后掌先着地的跑步习惯。
待完善:
1、鞋舌太短、鞋舌太短、鞋舌太短,鞋带对脚背的压迫感真的很难受。
2、鞋头部分的设计显得沉闷、呆板,和腰身灵动的感觉不协调。
3、不是问题的不足,鞋盒太过简约,个人认为应该再高端大气点,要配得上spire2的国际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