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大跑量的跑者来说,跑鞋是除去跑步姿势和力量外的又一个重要部分。一双好的跑鞋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很幸运这次又能作为跑鞋测评员参与这一款2017特步160厦马纪念竞速鞋的评测,这里非常感谢咕咚装备党和特步品牌。
特步的纸盒,边上贴有鞋子尺码和颜色,我的这款鞋子配色是很漂亮的兰绿,拿在手上真是特别轻便,平时习惯了穿Asics的支撑跑鞋,鞋子重量也是一般跑鞋的两百多克,拿着收到的竞速跑鞋真是意外的惊喜—竞速160之所以叫160就是因为鞋子的重量只有160克,厦门马拉松作为国内的四大金标赛事之一,是众多马拉松跑友必不可跑的一个赛事,而这双特步竞速鞋就是特意为这次厦马推出的跑鞋。
关于竞速鞋:所谓的竞速鞋作为跑鞋中一种特殊的存在,顾名思义就是速度,此类鞋子与我们普通跑鞋的区别在于它主要服务于跑得很快的跑者,也就是帮助专业运动员或者精英跑者在比赛中表现得更好,所以它的侧重点不在稳定性、缓震和支撑。它必须是轻量,具有对速度的快速反馈,所以对于跑者本身的跑姿和肌肉力量要求也很严格。
所以对于普通跑友来说,如果没有具备好的跑步技术和强健的肌肉能力,不建议轻易尝试竞速跑鞋,以免造成跑步损害,比如脚底经膜炎。
当然穿着跑个短距离还是可以的。
4月29是万盛的一个7KM的小跑步比赛,因为之前一直胫骨炎,加上平日日常跑量很大,怕加重胫骨炎,所以一直没有机会穿竞速鞋试跑。当时大胆的做了一个决定,打算带上这双竞速跑鞋去参加比赛(平时建议不要比赛穿新鞋比赛,至少磨合几十公里再穿)。
万盛青山湖的早晨特别清新美丽,九点半开跑,六点多起来,外面已经开始露出微微红霞,我拿着跑鞋在小径上仔细拍了几张:
看鞋子的颜色,配色清爽—鞋子兰绿色的搭配,大面积的靛蓝色配比迷彩纹路的亮蓝,荧光黄绿,鞋底的橙色,单从颜色上来说大胆的撞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因为是同色系的运用,所以即便撞色对比,却给人很舒服的视觉体验感受。
而整个鞋子的外形轮廓是竞速鞋常见的瘦长型格。
再看鞋面设计,特步超薄的轻质网布运用使得鞋子的透气性能得以提升,且对脚有不错的包裹性,鞋面胶质贴层的搭配作为鞋子的框架,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材质的轻薄使得鞋子柔软,上脚后给脚以舒适。
鞋子头部使用了传统的TPU膜,耐磨冲击,且韧性好,用以加强对脚趾的保护,后脚跟位置也同样采取了相应的材料来对稳定双足后跟,不过感觉材质硬度的不够,让鞋子的柔韧性略微薄弱,也削弱了一定的保护性能。
而鞋子的中底,采用的是轻量缓震材料,对于竞速鞋所要求的速度来说,缓震能力不错,整个中底虽然并不厚重,但是起到的回弹力还是可圈可点,所以上脚开始跑动之后依旧在感到舒适的同时,落地反弹的过程也极为快速。
在鞋子的外鞋底,因为这款鞋是竞速鞋,所以轻量化、轻薄、带来的快、速度,就是这款鞋子的概念。鞋子底面,靠近前脚掌采用了钉状纹,以及中底的高弹尼龙片。
穿上脚的感觉也是很舒适。
我试着在小石子的混泥地上轻跑了几下,触地感不错,低负重适合我的高步频。
特步的鞋码还是很符合亚洲人的,之前买的Asics的24.5略显窄,这款竞速160的24.5,39码,我穿着很合适。
“X”的醒目Logo,代表着特步理性超越,感性张扬的主张。鞋子上“厦门国际马拉松”的图标也很引人注目。
因为胫骨炎的原因,所以在发枪之后,一开始还不敢跑得太快,刚触地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回弹力挺大,底面很硬,确实没有一般跑鞋那般的缓震力,直到跑了一两公里后,腿热舒适后,才感觉鞋子真的轻便起来。
一路上平均每隔几百米就是一个长上坡,陡上坡,这也让我感受到了脚下这双竞速160的轻,所以跑坡路的时候没有那么吃力,越到后半程越加速,最后结束了我的7KM比赛。
因为伤病的原因,无奈最后只获得了55名,但是穿着特步竞速160的体验却很棒。
总体来说, 竞速160作为专为速度跑者而做的跑鞋,在其选用材质上都具有专业性,但仍旧有支撑材料选用上的不足。
这是我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穿国产跑鞋,但是却是惊喜。上次穿必迈跑了半马的最好成绩,这次穿竞速160奔跑也是一路轻松。
“非一般的感觉”是特步一直的追求,也很期待特步可以做得更好,国产的跑鞋也能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