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增强还是降低免疫力?!
.
FITMORE官方账号签名在路上
阅读 302591次


通常我们会对体弱多病缺乏锻炼的人给出好好运动增强免疫机能的建议,于是有人就摩拳擦掌的去运动场一口气跑上三十圈,结果第二天卧床不起…心想:你是不是在逗我?随即窝起来养好身体发誓再也不去运动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么,跑步和其他运动难道不是应该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我们的免疫机能吗?为什么刚开始运动没受伤却病倒了呢?(一上来跑三十圈,没受伤却病倒了真是不太科学啊!明明应该先受伤的嘛!)




我们通常认为:一旦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每周跑步/运动的次数和时间都相对固定,对我们的抗病能力是有益的;然而事实上却有研究表明:在安静状态下,有规律运动习惯与无运动习惯的人在免疫机能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


那到底还跑不跑呢?那些体质相对较弱的童鞋们,请不要辣么快动摇你换上装备出去跑步的决心,看完下面的叙述再作决定。




在这里跟大家谈一下运动与免疫机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开窗”理论和“J”型曲线模式。


一、“开窗”理论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当人体进行大强度急性运动时,人处在一个高度应激状态中(所谓应激,就是环境变化导致我们人体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和生物电变化等。类似于你在考试前会紧张,手脚冰凉,手心出汗;比赛前心跳加速之类的现象)。


血液的流动性加快,在我们血液中主要负责免疫机能的淋巴细胞在此期间急剧升高,而在大强度急性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的水平迅速回落,活性降低。




这样的起伏会导致我们机体的免疫机能出现暂时性地下降。而一次急性运动会使得我们的免疫机能低下的持续时间维持在3-72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各种细菌、微生物、病毒等就非常容易入侵我们机体,主要表现为我们对疾病的易感率升高。


所以,我们把这段免疫低下的时期称为“open window”(开窗期)。这个词非常形象地表明:在这一阶段,外界病原体容易入侵机体,而机体的“窗户”没能像往常那样及时关闭以抵抗外来者的侵袭;当它们通过打开的窗户进入人体后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且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就越明显。




二、“J”型曲线模式


大量的研究发现,我们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与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不经常从事运动的人处在一种自然免疫状态,而大强度、大负荷并持续较长时间且较高频率的运动会非常强烈地抑制我们机体的免疫机能。


那么,我们就非常希望找到一个中间状态,希望有一个合理的强度、频率和时间,既能让体弱多病的状态有所改善,又能有效地提高免疫机能。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我们选择的运动强度和上呼吸道感染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以正常情况下不运动的人的安静水平作为对照,中等强度的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率,而强度过大则反而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率增高,呈一条“J”字型的曲线。




因此,找到适合我们自身的运动负荷与持续时间,才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免疫机能低下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而并非因噎废食的宅宅宅,或是一上来就拼了老命,希望一口气吃成胖子…




三、总结


OK,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两个理论啦!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就是这样几点提示:


适当的科学积极的跑步/运动带来的身体益处好过久坐不动;


跑步/运动不能一时兴起,更不能寄希望于“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要尊重科学,合理计划,因人而异,倾听身体,循序渐进;


初跑或者停跑较长时间后再次开跑,一定要控制好运动强度和时间;


记住,别让身体的“窗”开的太大太久;也别让那个半躺着的“J”越长越高噢~


(本文原载于慧跑,经官方授权转载!)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