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明235L:简约的手表和不简单的训练
.
超凡杨格斯签名在路上
阅读 206258次

本人作为一个跑步二年级生,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日常跑步主要依赖手机咕咚APP,之前从未接触过智能运动手表这一块,也正好以一个新人的姿态来测试下这次号称为入门级跑者打造的佳明235Lite。(以下简称235L)


介绍篇


开箱展示:

黑色大底的外包装低调大气,显得科技感十足。


盒子上的产品说明,一目了然。



标准配置:235L手表、充电线(夹口)、中文说明书以及附送的贴纸。

 

235L表盘看上去很大(直径约45mm),表盘两侧设置了3+2物理按键并有图标示意,左上是电源/背光键,左下角两个是∧∨(上、下)选择键,右上角醒目的黄色键是跑步/确认键,右下角是返回/Lap键。按住左上键开机,有个简单的开机设置,无非是时间、日期、计量单位以及用户资料信息输入。


光电心率传感器:

手表背面圆形凸起部分就是光电心率传感器,工作状态下会冒绿光。


235L背面充电口有四个金属触点,通过四齿充电夹咬合连接充电,充电口的凹槽方便引导充电夹连接。235L的电量用电池图标显示,只有充电状态下才会显示电量百分比,这一点不够直观。

如图,电池槽几乎空的,给人感觉快没电了。连接充电后显示实际电量还有13%。按使用体验,13%的电量仅手表模式能用上两天。(电量低于10%会报警)


充电表现:

我的235L出厂预留电量是20%,当天从中午11点50到13点57充满电,约2小时,等于1小时能充40%的电,完全充电时间是2个半小时。


续航表现:

第一次使用约3天半,电池余量20%,因为在熟悉各方面操作,所以使用上耗电较多。第二次使用约7天,累计跑4休3,电池余量8%。第三次使用约8天,累计跑4休4,只在跑步时开心率和GPS,其他时间当手表用,电池余量13%。

从这三次测试来看,我对235L的使用也是逐步效率化、经济化的。最后一次使用约8天,电池余量13%。而13%的电量只做日常使用能撑两天。可以看出,我混合使用(跑步+休息)都能用上10天,所以官方宣称的手表模式9天续航毫无问题。实测1小时的跑步活动,开心率监测和GPS功能,耗电在10%到12%之间,所以GPS模式使用10小时也是没问题的。开GPS和GLONASS双定位只有两次,一次5km健走,另一次是雨中25km马拉松配速跑,其中两小时的长跑耗电将近30%,耗电大了点。双星定位比较准,但路跑情况下一般用不上。


235L采用双色双层贴合表带,黑与黄是经典色搭配,非常醒目有对比感。

而表带密集针孔的设计和本身超伸缩性的硅胶材质,适用各种肥瘦粗细的手腕。也看得出235L心率监测对佩戴的贴合度和稳定性要求高。


户外特写和穿戴照:

 

在户外光线直射下,表盘的可视度不错,但在逆光或弱光环境下就没那么清楚了。

开背光虽然可视度不错,但又暴露了分辨率不高的问题(215×180)。


刚开始镜面是有包装膜的,请教了使用佳明的跑友,确认了镜面不易刮花才撕掉那层包装膜。但生活难免磕磕碰碰,某一次235L的镜面还是被(金属)刮了。

 

还好无大碍。镜面有一定硬度,划痕不太明显,一般角度不容易看出来。

确实是不易刮花,刮了没有白森森的划痕。


不是不刮,重点是刮了而不易花。


关于镜面请教过佳明体验店的人,只说是佳明自主研发的材料,但具体材料名没说。


还有个问题是日常和运动时的指纹、汗水会附着在镜面上,不过也没关系,因为每次运动后我都会用水来清洗手表上的汗液。


没刻意去测试50米防水,毕竟那种状况多半是手表沉到河底了,而我只会在浅水区狗刨。要知道,丢失的手表防水再好也和你没关系了……


脑洞时间:

河童:年轻的跑者呦,你丢的是这块金佳明还是这块银佳明?

What ?!!!

塑料佳明?

 

哈哈,235L的表壳材质确实是塑料,不过此塑料非彼塑料,而是如今广泛应用的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像素彩屏、按键手感和音效,让我想到了一代情怀——诺基亚。

刚好身边有个八年前的诺基亚3100C合影一下。这里没有贬低235L的意思,当年诺基亚功能机有待机王、砸核桃机的美誉。235L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屏幕简单、系统简单,耗电低,续航久,且使用了工程塑料材质,确保自身强度的同时,让机身变得轻巧(42克)。所以千万不要觉得235L的塑料壳充满了廉价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简约和优化,正应了235L的尾字母Lite的意思。


手表使用体验

日常页面简介

1.为手表模式主界面,有时间、日期、电量等显示。

a.按住∧键,快捷进入时钟选项(切换表盘主题、闹钟、时间设置等)和锁屏操作;b.按∨键翻页依次会进入2到6页面。

2.是日常心率数据页面。

a.按右上键可查看最近7天心率数据图;b.按住∧键,快捷进入心率传感器开关页面。

3.日常计步页面,按住∧键,快捷进入活动警示开关。(即久坐提醒开关)

4.日历和活动提示(训练日程),前提是需要235L蓝牙连接手机上的佳明app。

5.天气信息,单日和多日天气资讯来源于手机,所以需蓝牙连接手机。

6.控制页面,四个图标分别是免打扰、蓝牙、寻找手机以及同步数据。点亮这四个图标需蓝牙连接手机。

a.按右上键可以快捷进入蓝牙开关和其他三个图标的操作;b. 蓝牙连接手机上的佳明app后,按住∧键,进入音乐控制页面,可控制手机自带的音乐播放器。个人感觉这个功能没什么亮点,和蓝牙耳机功能重合。

看上去描述很多,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操作,上手多了就清楚了

要点:一些快捷操作都可按住∧键实现,前面说到的蓝牙连接手机不是只连蓝牙,还要开启佳明app。(佳明的app后面细说)


运动模式简介

分为步行、跑步和室内跑步三种运动模式,用∧∨键翻页切换。

跑步和室内跑步数据相同,可查看跑步距离、时间、配速、热量消耗、即时心率和心率区间等等。用∧∨键翻页查看,也可以设置自动翻页(耗电不实用)。光线不足时,可按左上键开背光灯查看,也可设置翻转手腕自动亮背光。但实际感觉这个翻转手腕的判定不准且点亮背光有延迟,适合日常,不适合跑步中使用。

跑步中右下返回/Lap(圈)键不要误按,这个键会手动计圈。手动计圈主要是用于标准田径跑道上,不依赖手表测距,只计算标准400米跑道圈数时用到。

跑步中按右上键可以暂停跑步,稍后可选择继续、保存、放弃。选择保存后,可以查看本次跑步的数据。

 

可查看距离、跑步时间、配速、心率、训练效果、步频等等。

按圈查看:默认1km/圈的话,即每公里配速,跑友最关切的数值。

区间内时间:运动时的心率持续时间分布在哪个心率区间,后面细说。


步行模式页面数据除了没有单圈数据,其他和跑步一样。

 

心得:一开始对运动数据界面不熟悉,那些数字看得有点蒙,习惯就好了。再则运动模式开启简单方便,只要按跑步键就可以跑起来,所以跑前要看清模式,我有一次不小心用步行模式跑了10km。


菜单简介

菜单页面有5个选项:活动设置、训练、历史记录、我的统计资料、设置。


活动设置如图 

活动设置选项:数据栏、心率警示、自动计圈、自动暂停、自动翻页、GPS等,只说重点——GPS。

GPS:运动手表的核心内容之一。

235L有GPS定位、GPS+GLONASS双星定位两种,GLONASS是俄国人搞出来的,有兴趣自行百度。卫星定位未开启时,表盘左上方信号图标是灰色,定位好信号图标是绿色。开启GPS定位搜索时,定位信号会受周围环境和地形影响,定位在几秒到几十秒内完成。若手表时间设定为自动设置,GPS定位成功后235L会自动对时间,精确到秒。双星定位相对准确些,但更耗电。


训练:运动手表的另一项核心内容。

我的训练:通过佳明的app编辑生成单项训练,然后通过蓝牙导入235L,跑步时可以开启使用,后面结合跑步训练细说。

训练日程:即我的训练的多日或数周计划。

间歇训练:跑步训练的重点之一,可直接在235L上编辑使用,后面细说。

完成时间:设置一个跑步距离,通过跑步中的配速状态估算完成时间,可用于有PB计划的配速跑训练。


历史记录:查看以往跑步运动数据。


我的统计资料:最大摄氧量、个人纪录、用户资料等。

 

最大摄氧量:

其实就是一个人跑步时的肌肉用氧量,当跑步速度提高时,肌肉用氧量也随之提高,也就是说最大摄氧量直接对应你的跑步速度和运动强度。

心率区间:后面结合训练细说。

用户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设置。(即开机时的用户设置)


设置: 

各种设置,比如心率传感器、蓝牙、闹钟、活动追踪等开关的开启。

系统:时间设置(表盘主题)、背光、提示音、计量单位、时间格式等。

235L的操作界面基本介绍了一下,其实就是日常、运动和设置三大模块,熟悉了会觉得挺简单。


佳明APP介绍

前面我们提到佳明的APP,其实是两个:Garmin Connect 和佳速度。  


可以扫描235L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来下载安装这两个APP,下面简单介绍下它们。


Connect:初次使用Connect时,需要创建账号。 

用电子邮箱创建一个佳明账号,然后用账号登录Connect,蓝牙连接235L和手机,选择匹配的装备。可选兼容设备235L,如果选择235的话,Connect也会自动检测到235L,235L和235同用图标。

Connect主界面由我的一天、挑战、日历、新消息、通知五个模块组成。其中“我的一天”详实介绍当天以及最近7天的运动状态和数据。

 

点击左上角三道杠,会弹出菜单如下图:

 

因为235L只有跑步和步行模式,所以只有部分功能可用。训练这一栏是个训练计划编辑器,它能满足跑步训练的各种需要,后面结合“我的训练”具体说。

再说说235L和咕咚的绑定,其实就是佳明账号和咕咚连接。操作是咕咚——我的——装备——添加连接智能运动手表——备选里选择佳明,会跳转到登录佳明账号。连接成功后,每次手表运动数据先同步到Connect上,然后咕咚就会共享Connect上的运动数据。

 

佳速度:侧重于佳明特色的心率训练法和运动互动及社交应用。

 

训练营有设计好的训练课程和计划,可以学习和使用这些训练计划。先加入一个训练营,再选择自己想要的训练课程,点击开始训练,设置训练时间后,点击右上角传送全部训练——到你的设备(235L)。导入成功后,训练计划在“训练日程”查看并使用。

竞赛模块可以和线上的跑友一起比赛互动,看竞赛标题也很容易懂,飞毛腿(拼速度),千里马(堆跑量),热力狂(慢跑减脂)等等。我的运动档案里有个人所有的运动数据,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渲染出单次跑步轨迹动画。



实战篇

定位和测距:

下面来说说235L运动中的体验,首先是标准跑道距离测试,标准跑道第1道400米,第8道453米。 

开GPS在第1跑道和第8跑道各步行了一圈,步行轨迹和数据如图。

235L绕圈距离分别是0.4km和0.45km,虽然没法精确到米,但仍可认定这两次的测距比较准确,虽然轨迹图有点歪。

当然步行因为速度较慢,定位比较平稳,如果跑步的话,距离长了速度快了,且受周边建筑物影响,轨迹和距离可能会有漂移情况。


运动心率和强度:

运动圈里经常有大神说今天来个慢跑,可一看配速4分多,距离15km+,会有跑友出来说,这是慢跑的话让我们跑渣怎么活?

你和大神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想象一下,当你和大神并肩跑,配速一样就4分多。


跑着跑着,状况不对了。你气喘吁吁,大神镇定自若。


你心脏狂跳,呼吸苦难,大神脚步轻快、气定神闲。大神能一直跑下去,你还能坚持住吗?

一样的配速,大神心率130,跑得不费力,你心率180,快要拼老命。这个配速对于大神来说很轻松,对于你来说强度却很大,心脏高速运转。长期的训练让大神的心脏变得更强,跑步效率更高,就像发动机功率高的车跑得更快一样。你和大神的差距就是心率,你的心率反应了你正承受的运动强度。


佳明会根据你跑步时的数据分析你心率持续时间分布在哪个心率区间,总结出你此次跑步的强度和训练效果,但同一个心率数据,会因为心率区间计算法不同而判定强度不同。心率区间在Connect里设置,点击手表图标,再进入用户设置,设置心率区间。

重点提示:虽然235L手表上也可以设置心率区间,但优先在Connect上设置,因为同步数据时,会以Connect上的设置为准。好比你手表上设置的是24h时间制,而Connect是12h时间制,那么手表和Connect一同步,你的235L会变成12小时制。所以尽量优先在Connect上设置好。


跑步训练:

当我们谈论训练时,我们到底谈些什么?

日常跑步是训练吗?不一定,有计划、有目的、有变化、有针对性、反复的练习跑才叫训练。

既然说到心率区间对应不同强度和训练效果,那么我们的跑步训练就要涵盖各个区间的强度训练,而不是单纯的快跑或一直慢跑。虽然天天随性跑堆跑量,时间久了也会有进步,但唯有科学的训练才是提升跑步水平的最有效方式。

储备心率法各区间的E、M、T、A、I训练跑如下图,

下面通过235L来实现这些训练项目。


先说间歇训练,因为235L上有现成的间歇跑训练项目。

 

235L的菜单—训练——间歇训练

编辑:可以编辑间歇训练,我们以索亚800为列来设置训练内容。

间隔:设置每组跑步距离,也可设置为每组跑多长时间,这里设置为800米。

休息:设置组间休息时间,索亚800的组间休息时间即800米完成时间,索亚800会依照你800米完成时间推算你的全马成绩(理论上)。反推我的期许是全马跑进3小时30分,那么我800米完成时间是3分30秒,组间休息就设为3分30秒。

重复:设置间歇跑的组数,这里暂且设为5组。

另外热身(跑前热身)和缓和(跑后放松),可以安排在间歇跑训练之外,所以就不设置了。

设置好后,可以预览此次训练的内容——5×0.8km,休息3∶30。选择这个训练按下跑步键就可以开始训练了,每组起跑会有信息提示,结尾会有警报提醒,跑完一组后是组间休息倒计时,可以快走或慢跑。每个步骤前后都会有提示,条理非常清晰,训练中还可以按右下的LAP键跳过当前阶段进入下一阶段。跑完所有组数保存后,可以在Connect里查看详细数据。

实际训练如下:

这次是在塑胶跑道上进行的训练(轨迹稍有漂移),配速表中我特意用红色箭头标注的是每组800米跑数据,间隔是组间3分30的休息阶段。每组800米完成时间都在3分多。除开第二组时间3分02可能漂移,我索亚800平均每组完成时间是3分15,这说明我全马成绩理论上可以到3小时15分。由于是间歇跑,中间有休息,其配速和心率曲线图非常有识别性。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索亚800间歇训练,训练效果是提升最大摄氧量。


如果你是个训练执行力比较好的跑者,可直接通过佳明的日常跑步模式进行训练。

比如这个马拉松配速跑: 

路跑虽有起伏,但平均配速控制在4分46,即我的马拉松配速。为啥只说配速,不提心率,因为心率监测抽风了(小图),关于235L心率问题后面再说。

比如这次节奏跑,4分35的配速在乳酸阀值配速区间内。

 

还有这个无氧耐力跑

 

其实是个5km多的小型竞赛,佳明的一个线下活动。     


当天到场约八九十人(能找到我吗?)由于天热,原计划10km改成约6km。起跑第1公里就飙到了我的间歇配速4分07,为防止跑爆,我在预估前后对手的情况下,主动放慢了速度,在接近3km处数了一下折返的人数,我跑在第19位。后面稳中求胜,超过几个掉速和跑爆的,最终跑完取得第13名。对于速度不快的我,这个成绩还算可以。更重要的是我起跑时没有随人流一味求快,心里对自己的配速区间有数,又有235L实时显示数据,可随时根据自己的状况做出调整,这种临场思维在比赛中尤为重要。

你看不知不觉已经说完了运用235L的间歇跑(I)、无氧耐力(A)、节奏跑(T)、配速跑(M)四类了,对!还差一个轻松跑(E)。轻松跑说轻松,也不一定轻松,对于一个新跑者来说,跑得本不快,慢跑自然能跑下去。而对于有一定水平的跑友,跑得很快了再要慢下来就有点难了。一方面是习惯快跑的节奏了,再就是主观上在意数据,有攀比心理,跑慢了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这种无谓的自尊心和虚荣感会让你慢不下来。也许自己也打算练慢跑,但跑起来就不自主的加速快跑了,原计划是练有氧耐力慢跑25km,结果提速到节奏跑配速飞奔了10km就不想跑了,群里打卡时有点风光,但这样偏离了训练目的,影响了训练计划,欲速则不达。

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沉下心来慢慢跑呢?可以约几个资深跑友一起慢跑训练,集体跑会比较稳,也可减少长距离跑带来的枯燥。如果你是一个人,也可以用到235L的“我的训练”来主动控速进行慢跑训练。


我的训练的使用:

前面提到过Connect左菜单的训练,点击它,再点+号生成跑步训练模板,通过添加和编辑各项步骤和数据要求,比如训练距离、心率或配速等,我们来生成一个半马慢跑的训练单项。

如图训练内容是前面6km热身,接着两个5km慢慢提速,然后两个2km持续提速,最后是1km冲刺跑,这个训练算是渐速跑,逐步提速效果好于匀速慢跑,总体上配速放慢了,所以也算是慢跑吧。

然后将数据同步到235L,就可以在“我的训练”里查看到了。

 

实际完成该训练的数据图如下:

 

实际体验:开始热身慢跑容易,跑了一两公里后配速会不自觉加快。如果配速不在训练规定范围内,235L就会警报提醒你快或慢了。一路上配速稍有波动,235L都会警报提醒你注意调整,这样有助于你主动控制配速,只要沉下心跑慢点,跑稳点,坚持按训练要求跑,一个慢跑训练就这样按部就班完成了。 

总的来说,用“我的训练”进行5km到15km轻松跑,也可以是25到30km的长距离耐力训练(LSD)。用235L主动管控训练步骤和内容,让你不再信马由缰的乱跑一通。当你慢跑成习惯了,就可以脱离“我的训练”,随意用日常跑步模式进行慢跑训练了。

关于“我的训练”其实可编辑的训练内容还有很多。

 如上图生成模板后,可以添加步骤,可以具体编辑某一项内容,内容选项相当丰富。这是个强大的DIY训练编辑器,它可以涵盖E、M、T、A、I、R所有训练项目,甚至包括分组跑、倒金字塔跑、渐速跑、混合训练跑等等变式训练项目。当然,如果你还是新人,你对自己安排训练心里没底,也可以使用佳速度里的训练计划,前面介绍佳速度时已经提到过,不再重复。


心率监测问题:

最后说说235L的心率监测问题,这个有点困扰人。日常235L上的实时心率和静坐把脉测1分钟心率很接近,但有时候没留神,手表也会显示30、40的最低心率,这个就感觉有点玄乎。至于跑步时的心率,那更是一言难尽。

虽然前面强调了心率是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参考,但并不是唯一指标,比如夏天温度高,心率偏高,而冬天天冷,心率较低。而且在运动中,还有个心率滞后的情况存在。所以心率只做相对参考,跑步中自己的身体感受和训练状态更重要。


闲扯篇


一场马拉松比赛备战最起码要12周,以慢跑和放松跑为主,穿插部分强度训练,即低强度80% +中等强度10%+高强度10%,俗称8-1-1法则,如下图。

 

没有跑量谈马拉松都是纸上谈兵,每月至少跑200多km,跑一休一的话,每周跑四天,每次15km起步。

每周一次轻松(E)跑5到15km,可做训练热身跑,也可以做单次放松跑。

每周一次间歇(I)跑,800米或1km间歇跑。

每周一次节奏(T)跑5到15km,跑配速区间下限。状态好偶尔可以来1次半马测试跑(不要跑慢了,节奏跑配速内,当成半马比赛跑)。

每周末一次25到35km的LSD,不追求配速,以锻炼有氧耐力为主,体验和适应全马后半程的身体状况。


比赛前半月可跑一次38km的LSD,但并非必须,如果新手平时长距离跑得少,可以试试,防止比赛后半段撞墙,老手自便。不用特意进行配速跑训练,比如某周不想跑节奏跑,可以放慢为配速跑。不过比赛前最起码跑过两次30km的配速跑(单次不超过2个半小时),适应马拉松比赛的配速和节奏。由于前期有25到35km LSD的训练,转化成配速跑30km不是难事,从配速下限往上限进阶。当单次强度跑训练的距离不足15km时,用慢跑补上。如果觉得训练枯燥,可以加入200米和400米反复跑(强度大,小心别受伤)。练习下速度和爆发力,提高速度上限,对全马也有所帮助。或者在一次训练里,把慢跑、配速跑和节奏跑混编在一起训练等等。

你看,把训练的事情捋清楚,所有跑步训练没有235L不能解决的,在把控训练质量的情况下,你戴着235L跑全马跑进330甚至310都没问题啦!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表达我不觉得235L是入门级的运动手表,只要它抓住了跑步的核心内容(数据监测和训练流程),就可以辅以科学的训练指导取得不错的跑步成绩。不过对于运动手表的使用效率和训练质量,完全取决使用者的运动知识和跑步水平。就如玄铁剑在普通人眼里不过是砸手的铁板,在独孤求败手里就是大巧不工的武器。世上并没有绝对强的装备,强的是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跑者之心呀!

所以即使你骨骼清奇,天赋异禀,也要训练。

但训练要得法,要学习,要充实自己的运动知识。

 

跑步训练不是一味的快跑,对于全马上来说,你的快不一定是快,可能是失控。 


大神应是能快能慢,收放自如。



马拉松是一项超常耐力匀速跑运动,3、4分配速快跑几公里并不算牛,4分配速平推42公里才牛。跑步运动就是要不断提升和突破自我,并持之以恒下去。

所以有件事一定要记得……

  

总结

235L的综合评价:

优点:系统精简,操作方便,续航不错,对于我这样的跑一休一每周1次充电基本满足。定位和数据比较准确,DIY式的训练编辑功能满足各种训练需求。

缺点:首先电池余量不直观是一个小缺点,再就是手表硬件配置不透明,特别是运行内存和存储内存不详。从235L取消了235的骑行、Connect IQ表盘、小程序安装和ANT+通讯协议来看,似乎可以猜测235L的运行内存和存储内存可能改小了,235L和235之间600块的差价也有可能部分是内存差异的原因。缩减成本做到精简本是正常,但235L的心率监测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不够好,恰好ANT+又被取消,无法为235L连接外设心率带,这就成了无法周全的硬伤。前面我提到过诺基亚功能机,235L的性能在佳明自品牌里也偏功能机一点,智能机的特征少(详细的运动数据全靠Connect和佳明服务器的渲染)。235L在佳明自品牌内性价比算高,但和其他国产中档智能运动手表相比,其功能机的体验感让其性价比大打折扣。

建议:235L据说是中国特供版,可以说它是佳明面对国内中低端运动手表领域的试水作/普及版,235L沿用了235的系统、软件技术、材料、模具和生产线,所以相对成本低风险少。佳明可能会出后续普及版,但235系列估计不会有下一版了。想装备一步到位的跑友,可选佳明的中高端以上。喜欢简约实惠又认可佳明这个品牌的,可以考虑下这款235L,绝版且用且珍惜!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