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点击右上角⭐️ 收藏文章,随时随地阅读
参与文末评论互动,有奖品拿哦~
如今很多人越来越喜欢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到户外亲近大自然,徒步、登山或者露营什么的,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但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一些伤病或者事故,这时如果知道一些户外运动的应急措施,就能更好的应对这些“麻烦”。接下来,加油君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在户外运动中的应急措施。
首先,受伤时请记住简单粗暴的RICE法则,这个法则不仅仅适用于户外事故中,任何情况下出现受伤都可以采用此方法。因为在受伤时,人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造成二级伤害。
RICE法则是分别取Reset(镇静)、Ice(冷敷)、Compression(按压)和Elevation(上举)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应对举措。
Reset镇静
让疼痛部位镇静下来有助于促进恢复。如果后面的行程还需要依靠自己力量前进,就需要考虑身体的活动范围,用胶带等将伤痛处固定起来。
Compression按压
对患处给予适度按压可控制浮肿和炎症。如果按压导致浮肿加剧,则减轻力量,观察状态。
Ice冷敷
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对炎症也有抑制效果。但是攀登雪山时注意不要过度冷敷,但可用饮用水浸湿毛巾后敷于患处。
Elevation上举
上举在行动中比较困难,但在休息时可将伤痛处上举到高于心脏的位置,通过重力来控制浮肿和炎症。
在大致了解了RICE法则后,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刮擦伤
这是户外运动中最常见的受伤类别。多是因为摔倒、滑倒或者是被岩石刮擦而导致。因此,在进行户外不要穿着过于暴露的衣服也很重要。如果受伤了,首先要尽可能用清洁的水清洗伤口,除去伤口处的砂石泥土,涂抹消毒液消毒后,贴上创可贴或绑上干净的绷带保护伤口。如果流血不止,则可按压伤口或者止血点进行止血。
割伤和刺伤
如果伤口较浅则同样可用清水清洗,消毒后贴上创可贴进行保护。如果伤口很深则很可能需要缝合。在这种情况下,先妥善保护好伤口,然后用绷带或胶带扎紧,迅速去往医院。
此外,如果是较大的物体刺入身体的话,拔出时可能会大出血,因此千万不要自己去拔。进行应急处理之后用绷带等固定住刺入物体。必要时先服用止痛药,然后迅速去往医院。
膝关节疼痛
多数登山者都体验过膝关节疼痛。比起向上登而言,持续下坡时更容易发生疼痛。原因不一,有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大腿前面的大腿四头肌力量不足所导致。下山时如果感到膝关节疼痛,则要用双手支着登山杖慢慢下山,不要让疼痛加剧。贴上胶带或者使用支撑物也能起到效果。
鞋子磨脚、水泡
鞋子尺寸不合脚,或者袜子在脚和鞋子之间扭曲剐蹭皮肤就会造成磨脚或者起水泡。最好的预防方法是选择合脚的鞋子。挑选鞋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测量脚的尺寸,然后试穿。
此外,脚上容易起水泡的人可在登山前在脚底贴上胶带进行预防。市面上也能买到防止磨脚的胶带。如果起泡或者磨脚了,就只能先消毒,然后贴上创可贴进行处理。
脚抽筋
肌肉因痉挛而变硬收缩,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一般认为其原因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电解质,缺水或者运动不足,很多时候也是因为肌肉的耐力下降。抽筋时要将肌肉向收缩的反方向缓缓伸展,痉挛平息后要轻轻地按摩脚部。如果在攀登峭壁时发生抽筋就很危险,所以平时就要注意提高肌肉的耐力。
扭伤
这是指关节运动超出了极限范围而产生的损伤。大部分场合会有疼痛和肿胀,有时也伴随着皮下出血。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韧带断裂,使人无法走路。在山上如果扭伤了,基本上都应该下山。如果达到无法行走的程度,就需要依靠同伴抬下去,或者请求救助。处理的原则是RICE。
蚊虫叮咬
大自然中,有很多蚊虫也是正常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胡蜂,被其叮咬后会有强烈的过敏反应,甚至有因为过敏性刺激而致死的案例。特别是初夏到秋天的时节要尤其注意。
(胡蜂)
其他虫子也有很多,因此对于身体暴露部分要记得喷上防虫喷药,这样比较有效果。另外,要小心衣服和帽子的颜色。蜜蜂和蚊子喜欢在偏黑色的物体上聚集。另外被蚊子或者蚊蚋大量叮咬也可能引起休克。在山里即使是夏天,也要准备手套、长袖衬衫、长裤或者紧身裤,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面积。
迷路
为了防止迷路,熟悉自己户外徒步的路线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岔路口的地方一定要再次确认自己的前进方向,注意不要出错。另外,岔路指向道路的标识牌也未必准确,要用地图反复把握前进的方向。迷路的时候,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返回原路。要往回走直到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毫无根据地贸然前行是极度危险的。虽然因季节而不同,但最好在下午3点之前下山或返回。
雷击
在没有遮蔽的山里遇到打雷是十分恐怖的。听到雷鸣声,噼里啪啦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此时应尽量转移到比较低的地方。将身上带的金属物品都拿掉,放到远一点的地方。另外,若坐在地上躲避则要坐在背包上面。总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突起物。要仔细确认天气预报,特别是夏天的午后,雷暴天气的出现率很高。
高原反应
每4个人中有会有一个人在海拔超过2,500米的区域快速攀爬时出现高原反应,而到3,500米以上时人们会有头痛感、倦怠感以及头晕。在到达以前从未到达过的高度的地方发生的高原反应叫作急性高原反应。虽然通过深呼吸和按压穴位可以稍微有所改善,但如果症状恶化的情况下,不要犹豫抓紧下山吧。吸入氧气也比较有效果。登上比较高的山脉时,不要快速攀登,要慢慢补充水分,一边休息一边继续登山。
中暑
在温度和湿度很高的环境,无法进行自我体温调节的情况下,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等)的平衡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中暑。症状较轻的情况下会导致热疲劳或热痉挛,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热射病。热痉挛,是由于只单一补充水分,而电解质不足所导致的病症。体温虽然正常但有发汗现象。热疲劳是水分以及盐分补给不足而造成的脱水症状。症状是头晕、头痛、恶心等,皮肤明明很冷却大量出汗。
症状进一步恶化时,皮肤干燥,体温上升,停止出汗,变成中暑状态。解决办法是:找到通风较好的地方躺下,将衣服解开。体温很高的情况下,用浸湿的毛巾给身体降温,体温很低时做好保温措施。这时不要喝水,尽量喝运动饮料或者盐水。
脱水症
由于水分摄取量不足以补充丧失量而引起的症状。初期阶段会感到喉咙干渴,舌头干燥,食欲低下。更进一步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则可判定为脱水症。过于严重时,会意识模糊,产生低血压,甚至休克。这种情况通常体内水分已经消失10%左右。特别是在盛夏时期,要注意持续饮用运动饮料。另外,茶和咖啡等也有利尿作用,有脱水症状时尽量不要饮用。
低温症
听到低温症,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冬天寒冷的时期,但其实长时间遭遇风吹雨淋时,在盛夏也可能出现低温症现象。最严重的情况下低温症可能会致命。低温症使人发抖,有倦怠感,并导致判断力下降等,不要忽视这些初期症状。作为预防,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身体淋湿。因此要选择吸湿速干的衣物。
另外,不要让自己过度出汗,感到热了不要嫌麻烦,要马上减掉衣物,如果内衣湿了则要马上更换,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有细致的对策。要频繁补充巧克力、糖等能量源的食物。
晒伤
户外运动时紫外线十分强烈容易晒伤,特别是在容易露出皮肤的夏天,或者是在阳光反射强烈的雪山等地方时要更加注意。因为在登山时,防晒霜会慢慢被汗水冲刷掉,持续涂抹防晒霜是最理想的。不只是面部,手腕、后颈和耳朵等都要涂防晒霜。
此外,最好准备防晒用唇膏。如果晒伤了,不严重的时候要做好保湿措施。如果发炎了,就什么都不要涂抹,首先要冷却皮肤。慢慢消炎后再进行保湿护理。另外,在雪山容易造成眼部晒伤,要记得带墨镜或者护目镜。
【有奖互动】
你在户外旅行中出现过什么样的状况?
*文章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
*就有机会获得加油君为你准备的小礼物*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登山基础》,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并授权发布,盗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