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明Vivoactive 3 深度测评
.
行者1985签名在路上
阅读 167427次

Garmin作为世界GPS手表行业的巨头,其产品质量一直处于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而与之相对应的其产品的更新迭代的速度在业界也是领先水平。
2017年9月,在德国柏林电子消费展上,Garmin一口气发布了6款新品,其中最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就是Garmin Vivoactive 3智能运动手表了。
笔者于近日通过咕咚APP拿到了这款手表的众测机会,在此对这份信任表示感谢。产品是在过年之前收到的,到现在经过一个月的体验,对它的操作相对比较熟悉了。今天在这里分享给各位跑友,帮助大家做选购。

一、产品信息


Garmin Vivoactive 3标准样式


名称:Garmin vivoactive 3

定位:GPS 智能运动支付手表

尺寸:43.4 x 43.4 x 11.7 mm

电池:充电锂离子电池

重量:43g

心率类型:腕式光电心率

GPS:高精度GPS+GLONASS

连接:蓝牙协议、ANT+

防水等级:50m

官方价格:2180元


二、开箱介绍


这款手表官方推出的,一共有三款配色,分别是:象牙白、炫酷黑和遂空黑(PVD镀膜)。这里的是炫酷黑配色。

Garmin产品的外包装盒一如既往的宝盒式,印刷也比较有质感



本款产品全家福,除了手表之外,还有一份说明书、一条数据线以及几张品牌贴纸。



正面、背面整体感受



两侧侧面整体感受

这款手表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款手表的定位不是单纯的运动手表,从外表上来看,应该更多的是侧重在日常休闲上。整手表的设计风格简约同时又不失时尚感。


表盘正面高清大图,出厂设置为指针式设计。



表盘背面。

正中间黑色圆形的为手表的光电率计,三颗指示灯呈品字形状;
心率计上方是充电接口,Garmin 公司自Fenix5系列起,包括FR93、还有和本款手表同期推出的 Vivosport 手环等产品全部采用的都是这种充电接口,充电线也是同一条,之前一直受到诟病的数据线不统一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心率计左右以及下方,分别是激光印刷的相关协议以及品名和S/N号码。


心率计平时的状态和工作时状态。

光学心率用的是最新一代Elevate心率计(和fenix 5相同),采用3 LED结构,高度几乎和后盖持平不会出现手背压痕(稍微有平滑凸起)。
这代心率计的设计可谓是突破性的提升,除了在物理结构上更适合佩戴之外,在功耗策略也进行了优化,比如它会根据距离皮肤的远近自动调节亮度;对皮肤的判断也很迅速,开启或者关闭心率计都非常及时。



整块手表唯一的按钮就是表盘右侧的开关按钮,看起来非常简洁明了。

这个按钮右两种操作模式:1、短按,效果是从开启或者结束活动、任意界面直接跳到初始表盘;2、长按,直接快捷功能界面。



而在手表表盘的左侧,则设计的是侧滑控制滑块,可以看到有凹凸槽设计。


本款vivoactive 3有三种交互方式:1、触摸屏操作,这是目前笔者使用最多的方式。上下滑动、点击屏幕可实现翻页和选择,长按进入设置菜单,简单快捷准确;2、上文提到的实体按键,长按短按相结合,基本能实现大部分操作;3、侧滑触摸条,上下滑动,选择想要的操作,也很方便。



标配的表带是黑色硅胶表带,亲肤性良好。



表带的快拆设计


表带和表连接上,本款手表采用的是比较常见的快拆结构,使用体验上没有QuickFit 快拆好用(Fenix5 系列采用的)。不过这也符合Vivo系列的定位,毕竟跟高端的Fenix系列没法比。

三、实测感受


本款手表到手之后,先后通过单独测试、对标同品牌高端产品Fenix5X测试和对标某美国著名品牌GPS手表等三种测试来感受其性能。

由于篇幅有限,再加上这款手表被认为是Garmin Fenix5系列的“阉割版”,故本文主要通过与Fenix5X的对比来呈现其功效和操作


先来看看两款手表设计上的差异。对比图除非单独强调,对照图片

左边为本款vivoactive 3(以下简称V3),右边为Fenix5X(以下简称F5X)

两款手表放在一起,大小宽窄效果立现。F5X气质上体现的就是“国之栋梁”的感觉,毕竟是顶级户外产品;而V3的感觉就是“小家碧玉”,秀气文雅。



手表部分正面照。表盘面积上,F5X的明显要比V3大一些;按键设计上,V3的单键设计要简洁许多,F5X非常鲜明的“左三右二”设计看起来要厚重。



手表背面。可以看到两款手表心率计部分基本一致,只是布局稍微有些不同;手表的快拆设计上,非常明显的差异,F5X看起来要高档的多。



侧面厚度对比,F5X无疑厚重的多。


接下来再来详细看看这款手表在使用和功能上的对比呈现。
首次开机需要各种设置,包括语言、数据单位等等,不过操作也很简单,按照提示输入即可。输入完毕,即可开始使用。


V3和F5X一样,支持GPS+GLONASS双星定位,第一次搜星依旧是很费劲,只不过根据时间统计,V3的第一次搜星比当年F5X的第一次搜星要快很多,虽然都比别人家的手表慢(这一点,笔者也很诧异)。
想要对手表采集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手表必须绑定APP才能在APP端或者PC端更好的进行分析。



Garmin公司为自己旗下的产品专门设计的有一个APP,叫Garmin Connect,上图所示。

同时国内很多运动APP包括咕咚等也都支持绑定Garmin品牌的产品,但是也必须以Garmin Connect作为中介,所以如果没有安装的需要先提前在手机上安装好APP,安装过程也很简单,再次不做过多介绍。


Garmin Connect Mobile绑定V3的整个流程,其实很简单。


这里最关键的两点操作:手机蓝牙要开启;配对的时候还需要配对码准确输入。
绑定之后就可以开始运动,科学分析了。前文介绍过,本款手表的三种交互方式,笔者最喜欢的是触屏式的。直接在主页面滑动屏幕即可查看所有的数据。

直接上下滑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到12个不同的界面,显示的是对应的数据。


日常佩带可实时记录每日的运动和睡眠数据,包括步数、距离、心率、卡路里消耗量、攀爬楼层数、高强度活动时间、全天压力分数、久坐提醒等等,另外还有和手机端绑定之后的音乐、天气、日历、智能通知等等数据,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而在运动监测方面,这款手表还是非常专业的(毕竟被称为是F5X的阉割版)。硬件配置含GPS+GLONASS双模定位、光学心率计、气压计、电子罗盘、高度计,支持包括跑步、游泳、高尔夫等超过15种运动模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习惯来选择一些常用的运动,避免每次都要一个个模式的去翻,浪费时间。
笔者就选择了运动最多的项目——跑步来进行数据分析。



这组数据为V3的测试数据,其中右侧图中的分段其实是按照英里作为计量单位的。



这组数据为F5X的测试数据,右侧分段数据的单位是公里。



两块手表的详细数据对比,左侧为V3数据,右侧为F5X数据。
可以看到两款手表采集的绝大部分数据都是一样的,只是有细微区别。说明手表的模块配置和性能上是没有太大差异的。


Garmin旗下的所有产品也都支持绑定咕咚APP,操作如上图所知。



同步数据后可以看到历史记录下面会有备注“数据来自Garmin”,点开后面箭头,可以看到详细数据。

绑定之后所有通过Garmin手表上传到Garmin Connect上面的数据,都会在咕咚APP上同步出现(也就是说Garmin Connect上有什么,咕咚APP上面就有什么),可以对数据进行结算分析,方便跑者对数据的连贯记录。



这是某条比赛数据在同步咕咚之后的记录,也包括非常详细的配速和心率数据。

除此之外,这款手表还有更多的一些功能,比如说换表盘之类的个性化操作也还是蛮丰富的,跑友们可以自行研究。



更换表盘,右下角的表盘是本人手表目前的状态


操作流程其实很简单:在手机绑定Garmin Connect状态下,启动Garmin connect移动端里,点击进入“Garmin Connect IQ 应用商店”,再筛选“watch faces”,选择喜欢的表盘下载,然后再同步手表数据即可。


另外,本款手表还搭载了Garmin自家的移动支付系统 Garmin Pay,据说可以直接手表支付。鉴于笔者测评期间此应用还未在国内上市,在此不做评价,大家稍后可以自己尝试。

四、总结点评


本款手表使用到现在累计运动超过100KM,涉及多种模式,对其性算是非常熟悉了,现在根据其功能加以点评,给跑者一个最客观的认识。

1、重量:9分。定位决定了它的设计,既然兼顾的有时尚部分,肯定不能太大太重,这一点控制的很好。

2、质感:8分。尽管主体采用的是塑料材质,但是表盘上一圈亮金属设计也是让整块手表增色不少。

3、款式:8分。这款手表几乎集结了F5X的大部分功能,却又兼顾休闲风格,款式的设计还是蛮不错的。

4、功能:7分

搜星速度:7分,比Garmin Fenix 5X好一些,但是比其他的手表还是差一些,有待加强;

待机时间:6分,比预期中差较多,满电的情况下,待机两天跑两次10KM就只剩下11%,对付一场马拉松都有点堪忧;

心率读取:7分,中规中矩;

充电效率:7分,充电效率偏低;

日常功能:8分,日常功能对标休闲类的运动手表,绰绰有余;

操控性能:8分,三种交互模式堪忧任意选择,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5、价格:8分。2180的官方定价对标的就是别的品牌的中高端产品,但是考虑到Garmin别的产品的价格,也算美好。

6、性价比:8分。基于目前体验到的性能和现在的行情价格,值得推荐。


总结:这款手表被公认为Garmin产品从以往给人的“高端、专业”的形象向“大众消费”过渡的试水,由目前市场反应来看,这一步还是比较成功的。如果Garmin能解决待机问题的话,其产品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