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窝 | 关于心率,你需要知道这些事儿
跑步训练
.
咕咚跑步签名在路上
阅读 77748次

25亿,这个数字并不是指地球的年龄,而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心脏跳动次数的平均值。

 

那么关于心率,你真的了解吗?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心率科普话题活动——

“这是一个掏心窝的话题”


图片1.png 

可能有些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会去主动关注某些身体数值,以此来判断当前的一个身体状况。这其中,血压和体重是最常见的,二者也的确便于日常检测。但,这还有一个和我们身体相关的数值常常被忽略,它不仅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还是我们最“诚实”的运动教练。

 

1.jpg 

相信许多跑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小白时期曾天真的认为,跑步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运动,只要迈开腿,就掌握了这项运动的所有技巧。但当你真正开始跑步,想要取得进步和突破,或者经历了伤病或遭遇了瓶颈期之后,就会发现跑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此时,就需要借助一些科学手段和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好的提升。

 

这其中,心率监测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jpg 

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确切次数。对于许多专业运动员来说心率是反应运动强度的间接指标,它关系着运动训练强度及耗氧量。教练常常会根据心率的起伏变化来帮助运动员调整训练,制定出符合他们当下的训练强度。

 

同样,普通运动爱好者只要知道运动时的心率或心率所处的区间,就能了解自己此刻的运动状态、判断在该状态下运动带来的效果。同时,若在运动前就设定好训练目标,运动时将心率保持在相应的区间范围内,就既能提高训练质量又能避免运动过度。

 

3.jpg 

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心率相关知识概念,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心率相关概念

 

静息心率:又称为安静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正常的静息心率处于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一个人的静息心率就能透露很多关于心脏肌肉功能的信息。通常情况下,人的心率在睡眠或其他非活动状态下是最低的,进而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而上升。

 

4.jpg 

最大心率:即极限心率,指在进行运动负荷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耗氧量和心率也增加,在最大负荷强度时,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继续增加时心率达到的最高水平。通俗点说,就是每分钟心跳的最大次数,一般在全力运动冲刺至疲惫时可达到,最大心率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为:最大心率=220-年龄。

 

根据最大心率百分比,可以将心率划分为五个心率区间,分别代表了五种不同的运动强度:暖身区(Z1)、燃脂区(Z2)、有氧耐力区(Z3)、马拉松配速区(Z4)、无氧耐力区(Z5)。

 

5.jpg 

暖身区Z1占最大心率的50%-60%,此阶段用非常轻松的配速,可以帮助运动前的热身以及运动后的恢复。


燃脂区Z2占最大心率的60%-70%,这个阶段的配速可以正常进行聊天,也是燃脂比例最高的心率区间。


有氧耐力区Z3占最大心率的70%-80%,这个阶段适合提高中等强度训练能力以及效率,有助于体能基础训练的最佳训练配速。


马拉松配速区Z4占最大心率的80%-90%,是马拉松建议心率区间,心率维持此阶段能提高接受高强度与高速度运动的能力。


无氧耐力区Z5占最大心率的90%-100%,此区间以无氧代谢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心肺负担大,属于爆缸状态,因此无法长时间坚持,极容易面临运动受伤的风险。

 

6.jpg 

但是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体能,一位是精英跑者,一位从来不跑步,如果单纯用“最大心率”推算训练区间,用同样的心率值进行训练,显然不科学也是不正确的。这时就需要将安静心率列入计算参数,才能设定出符合个人生理状况的“储备心率”训练区间。

 

根据Karvonen等人在1957年提出的“储备心率法”,可以运用公式计算出各自的储备心率区间。


储备心率=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X 运动强度百分比]

 

综上,为了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有氧耐力水平,运动时心率必须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即靶心率,有氧运动中合理心率范围=(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6+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8+安静心率。

 

看了这么多,你会计算你的最大心率了吗?赶紧在评论区晒晒你的最大心率吧~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