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之殇:为何10公里和半程最易出事?
.
咕咚加油站签名在路上
阅读 315968次



在刚刚过去的周日,北京发生了三起跑马猝倒事件。分别是: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猝倒事件、冠军荣耀跑10公里赛猝倒事件,以及朝阳公园跑友猝倒事件(事件整理来源于微博网友)。一天之内,有三位跑友猝倒,这让跑友们的神经又多少有些紧绷,希望他们三人都能平安无事。

 

这三起猝倒事件,当事人都是大概20-30代的男性,其中有两起是在10公里赛的时候发生,并且就在终点前一公里左右。

 

这好像是有悖于常识的现象。但是,事实的真相往往会让人意外。下面,我们就从近些年中国跑马的猝死、猝倒事件来好好说一说。

 

为什么倒下的多是年轻男性?



 

据统计,国内马拉松的男女参赛比例大致为7:3,心脏病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1,马拉松猝死者中心脏病又占90%,所以男选手猝死率较高。

 

青年男子血气方刚,好胜心强,往往靠一腔热情参赛,偏偏马拉松又是最考验持久力而爆发力的项目;而中老年选手养精蓄锐,细水长流,老谋深算,很少有“老马”倒下。

 

为什么10公里、半程猝死率更高?

 



有数据统计,在马拉松比赛中,最容易出现猝死的比赛是半程马拉松和10公里比赛。

 

一些人抱着“半马是全程马拉松难度的一半”的想法,比半马本身更危险。不管是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还是10公里,都不能盲目参赛。很多人觉得10公里赛这种初级跑者都可以办到的事情,就不做充分的赛前准备训练。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从5k、10k到半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最后一公里”最危险

 



很多选手在最后一公里,会进入到一个兴奋期,因为很快就要到终点了,身体其实已经在一种很极限的状态,那这个时候如果再去提速,再把心率加上去非常会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

 

往往在终点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要跑完了,心情会过于兴奋。“我就咬牙再挺一挺”,这种心态会比较多,但往往出事就出在这个“咬牙挺一挺”。

 

身体好,不一定心脏好

 



跑马的人都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错,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但身体好,不一定心脏就好。据研究,运动猝死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遗传性疾病,如心肌病、先天性结构缺陷等,在活动量小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异常的,但运动量超过其负荷的时候,就可能发生猝死;超负荷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运动大量出汗和饮水,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猝死。因此,身体好,不一定心脏好,要注意超负荷运动后的猝死。

 

比赛时,各位跑友们一定要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

 

急救保证措施仍需提高

 



在近年发生的各种马拉松猝死、猝倒事件中,发生跑者倒地之后,救护车往往没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如今马拉松赛事遍地,组织方更需要在安全保障方面精益求精,加强救援组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配置足够的急救人员、救援站、流动救援车,配齐各类救援设备。有条件的组委会应在每个救援站和流动救援车配备技术先进的自动除颤器(AED),马拉松赛沿途各大医院开设绿色通道,随时准备救治参赛者。

 

而在马拉松赛前报名,尤其是参加全马和半马的选手,必须递交实名制体检报告,并在领取装备时一一对应。

 

如果在比赛中遭遇极端天气,尤其在气温高时,赛道的供水和饮食必须加大配给量,如果有危险可能,须及时叫停比赛。

 



因跑步引发的猝死、猝倒事件不时发生,但全国各地的跑步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如何做好运动与健康的合理搭配,是参与运动的本体以及各项赛事主办方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毕竟,不管任何时候,人,才是体育运动永远的主体。


(文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