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10km跑,人要和地面撞击8000-12000次,每次撞击都要承受1.2到1.5倍的自身重量,身体负荷可想而知。如果再加上跑姿不正确、跑前热身不到位…明明你是简简单单跑了个步,却招致跑步膝、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一系列伤病的纠缠,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一件事啊!抛开训练方法,伤病的罪魁祸首很有可能是:你没有选对跑鞋!
因此,对于一个爱惜自己身体,希望跑得更远更久的跑者来说,学会选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绝对是必修课!
根据场景判断
慢跑鞋:通常为普通爱好者准备的跑鞋,会更注重保护、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一般的使用寿命是800km。
竞速鞋:竞速跑鞋就是指马拉松跑鞋,鞋的重量会很轻,鞋底同地面接触反馈至脚步的速度会很快。满足高阶跑者对于低负重、小风阻、高步频的要求,更能够在比赛中出成绩。
根据路面判断
路跑鞋:顾名思义就是在柏油马路、水泥公路、塑胶跑道等路面跑步的跑鞋。鞋外底的厚度通常在3-5mm,需要较少的摩擦,鞋子整体重量也较轻。
越野鞋:野外路面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多泥水、沙子、石子等情况出现,因而越野跑鞋鞋外底的纹路比较粗大,也更结实和坚硬。由于会涉水,鞋子表面具有一定的防水性。
根据体重判断
当你的体重基数比较小时,跑步的冲击力可能就不够大,鞋底具有高弹性作用的材料就无法发挥作用,在跑步过程中反而会觉得鞋底硬,膝盖就会吸收更多脚与地面接触时反弹回来的能量,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膝盖损伤。但是,体重若超出跑鞋能承受的范围,跑鞋的缓冲性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男性体重超过75kg,女性体重超过65kg,就该考虑入手顶级的跑鞋了。
根据脚型判断
脚型对于日常步行来说影响不大,对于跑步人群来说,忽略脚型而随意选择跑鞋,长期或剧烈跑步之后将对膝盖、脚踝等关节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所以,选鞋前,你要先知道你自己的足弓类型。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湿脚”测试。先把赤脚脚底弄湿,然后踩在平铺的白纸上后,观察脚印。
如果前脚掌与脚后跟之间是“断开或者基本断开”的,则为高足弓。
如果前脚掌与脚后跟之间有约两指宽的足印,则为正常足弓。
如果内沿空出来的面积比较小,则为低足弓。如果内沿有水印的情况,则为扁平足。
依据足弓高度,大多数跑者可以确定自己是属于过度内旋、正常内旋,还是内旋不足,从而判断适用自己的跑鞋是:缓冲型、稳定型还是控制型。稳定型和控制型更考虑对足弓和脚跟的额外保护和纠正功能,一些功能相对比较平衡的跑鞋则属于中性。
-跑鞋推荐-
学会了如何给自己挑选跑鞋,但面对纷繁复杂的跑鞋品牌和类型,你可能还是会犯晕。这里就为你送上一份综合了各种情况的跑鞋清单,也许可以给你一点灵感和参考~
ASICS PATRIOT 8:ASICS的一款入门级缓冲慢跑鞋,适合正常或足内翻跑者进行低强度的跑步训练。透气的网面设计为鞋子提供了舒适的包裹性和透气性,其拥有缓冲性能的鞋中底可以有效降低跑者着地时地面带给腿部的冲力影响,为脚部提供保护。
必迈MILE 42K专业公路跑鞋:是一款专为全马跑者设计,保证落地时快速支撑身体向前,适宜正常足弓和高足弓、正常足与外翻足的跑鞋。采用3D注模设计,帮助贴合脚型,适宜40-100kg体重的跑者。
李宁光年男子轻质跑鞋:鞋面采用一体织工艺,将时尚与舒适糅合,适合跑步情侣档。注重防滑耐磨的同时拥有炫目个性的反光贴膜,让夜跑的你更安全夺目。鞋的重量也比较轻,适用体型小和初学者穿着。
亚瑟士gel-kayano24:当你每周都至少要跑步锻炼4次以上,而且每次距离超过5公里,需要对脚部给予一定的支撑保护时,这款马拉松路跑鞋应该比较适合你。其兼具轻量、稳定及缓冲,能为你带去更好的安全保障。
咕咚智能跑鞋2.0:想要提升半马成绩的话,这双跑鞋更加适合你,它能在长达25公里的里程中为跑者提供保护,高强度的防冲击、高缓冲性能,有效的保护跑者的脚踝,减少跑步外倾斜带来的伤害。其独有的实时语音指导功能,随时为你迈出的每一步进行指导纠正,通过与咕咚App绑定,还能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制定最适合你的训练计划。
当然,随着你的跑步经历、身体素质、体重等因素的改变,脚掌运动的型态都可能跟着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每次选鞋时要以最近一双磨耗的跑鞋与跑步时的感受为判断依据,随时做调整。多试试不同种类的鞋款,让双脚得到最好的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咕咚观点;配图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