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渣马作为大陆跑者必跑的赛事之一,因为不仅仅是香港是个有足够吸引力的城市,更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所以我出发了……
*摄影:野火狂风,人物:跑团速度担当张萌
从冬季北方寒冷的夜晚,在飘着雪花的凌晨出发,经过三个小时飞行,到达温暖舒适的轰控。像内地比赛流程一样,机场-宾馆放置行李-领物-闲逛,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在香港,没有那么繁琐的安检,没有那多防替跑的识别手续,在露天的维多利亚公园广场上,一个简易的充气门,标志着我港马之行开始了。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非常高效有序的领取号码簿,跑友们都文明礼让的参观展会,为什么用参观二字呢?因为资本主义什么都是收费的,这里没有内地展台前哄抢礼品的盛况,有需求排队购买,不感兴趣,那就瞥一眼走人把,所以薅羊毛在这里不存在的。不过组委会也用心了布置了多个拍照点给大家留影用。
比如这个今年的口号:一起我们跑更远~
结束展会后,就是堪比半马的逛街血拼啦,去了油尖旺,去了中环的金融中心的中心,出了中环地铁马口上被这夜景吸引了。
然后穿越人群和熬过漫长的缆车排队,来到太平山顶,俯瞰香港。
一天的所见都剪辑到了第一个视频中
《香港马拉松赛前篇》
经历过几十场比赛,赛前一天不管是充足休息还是大步数的逛街,丝毫不影响我第二天的状态,因为跑渣本就没有状态。
港马第一直观的印象真的一般,比内地的金牌赛事差远了,狭窄的赛道,节俭的指示牌,很少的志愿者引导员,虽然习惯了内地高大上的奢华风气,这种简洁精练其实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起点的拱门还不如内地四线城市结婚新人用的拱门奢华:
同时,港马前35公里就看不到观众,跑者们也都一脸严肃,在我的时间段,内地比赛的跑者基本是嘻嘻哈哈非常欢乐的,可这里虽然都是黄皮肤,也许是港澳台或者东南亚的跑者,全都是全神贯注一触即发的拼搏姿态。
可能亚洲最虐赛道,对每一名跑者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吧。
但我就不一样了,以马拉松的名义去旅行才是我的信条,一路拍拍看看,观察着四周,记录下每一刻有意义的画面。
左盼右顾,果然就看到了黛姐姐,荣幸合影,可惜当时点滴小雨和我的汗水把摄像头弄糊了
都说港马三桥三隧很难,但在经历过雅典马拉松30多公里上坡的比赛后,感觉港马就是如履平地,偶尔一些转弯桥面,为了照顾汽车高速行驶的重心,会出现左右脚落差,略有不舒服,但是对跑渣来说没关系啦,走走又不丢人。
在终点,终于见到围观的欢呼人群了,但他们大多也只是某跑团或者某跑者的亲友团而已,不会一直呐喊加油,整体还是非常冷清的。
跑完港马,觉得整场比赛,从比赛本身到赛事组织,唯一也是最大的亮点就是香港首席行政长官在6:10来到现场为马拉松精英组鸣枪出发,呵呵,内地的领导们,7:30能到现场的就很少见了,就算是7:30鸣枪,还经常要“下面我简单说两句……”
毕竟这里是一场严肃的比赛,起伏的赛道,克服孤独,毅力坚持,挑战过去,证明自己,港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跑的下渣马,不管快慢,真的可以自豪的说,从此再也不是渣渣啦!
我的2019渣马都在视频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