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吼妈”+“拖延娃”组合又上线了吗?
亲子对话
.
咕咚加油站签名在路上
阅读 33089次


开学了,最开心的一定是家长了。可是,放了这么久的假,又要开启早起上学模式,孩子难免会不适应。此时的你,是否变身“吼妈”、“吼爸”了呢?


每天从清晨开始,催起床、洗漱、吃早饭、出门,放学回家催作业、催睡觉……是不是感觉每一天都在忙碌的催催催中度过?说到这,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爸妈催得厉害、老是大嗓门“吼”的家庭,一定有个磨磨蹭蹭的“拖延娃”。

 1c75d61204f1a7b6e3440ab10301734d.jpg


家长们肯定要说了,孩子慢慢吞吞,肯定要催啊。可是有没有想过,因为你的催促,反而会让孩子患上“拖延症”?

 

孩子开始上学了,学习任务多、时间紧,家长会比幼儿时期操更多的心。提醒、催促、唠叨,最后变成怒吼,还说不是自己想吼孩子,就是因为他不自觉,不吼就不会去做!明明孩子正要去做,家长抢先一步督促,就变成了孩子慢吞吞,家长急不行。时间一长,孩子就容易变成“拖延娃”,家长推一步,他才动一下。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被剥夺了练习管理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心理上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自主和掌控感。本来该有的主动性,在家长的支配和控制下慢慢磨没了,反正都是你家长说了算,我也就不用做任何决定,孩子也就转为了被动状态。

 

而孩子再大一些,为了保护自我,他们会躲进房间把家长的催促和唠叨屏蔽掉,即使心里明白大人说的那些都是有道理的,可逆反心理就会让他跟家长反着来。

 003z5J5Nzy7a2suW3rpbf&690.jpeg


其实家长需要学会去帮助孩子成长,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并且是给启发和线索,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让他自己学会独立完成事情。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知道“我能,我可以,我会做”。家长希望孩子主动去做的事情、该抓紧的事情,都要想办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做,而不是在大人的催促和怒吼下才去做。你吼他做到的,下次必定仍然需要你去吼,因为他没有积累主动去做的经验。

 

孩子“拖延症”怎么破?

需要教他一套自我管理方法


1.列出任务清单

理清楚家长和孩子分别需要做的事情,每天和孩子明确当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做完一项划掉一项,让孩子按计划完成任务。

 

2.固定流程

日常生活里的小事,帮助孩子培养习惯,让这件事和生活中已有的环节挂钩,一项一项建立良好的习惯,时间久了也就成自然了,无需催促和监督。

 u=2250684297,3696425542&fm=11&gp=0.jpg


3.分析原因

孩子迟迟不完成一件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需要进行分析,然后想办法解决。多鼓励孩子,看到他的进步和优点,培养他积极向上的态度。

 

4.克服心理

让孩子不要有畏难情绪,帮他拆分任务,一步一步完成;让孩子自我决定开始的顺序,培养他的自控和责任感;分清主次,有侧重的去完成。

 1490857263707Y2V1209.png.thumb.jpg


家长千万不要嫌麻烦,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的独立能力如何完全在于家长的态度和引导。家长强大了,孩子才能优秀!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