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
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By叫兽易小星
△ 厦门最好吃的是火锅,不接受反驳
2018年结束了,结束也是另一种开始,2019年时,我对自己这么说。
人总有要做的事,如果这事恰巧是自己喜欢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跑步这件事,的确是我这几年做的最多的事了,也因为做的足够多,完整的经历了从小白到认真,从认真到魔怔的状态。
魔怔到,大家都明白背靠背参赛,或者说频繁参赛是挺不明智的事情,却依然魔怔到把一场全程马拉松在内心给它定义成“以赛代练的lsd而已”。
在看到我的参赛计划以后,教练拐哥深深的叹息自己晚节不保,收了个什么神仙徒弟。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因为我,让拐哥和老赵互相认识了,老赵也从拐哥嘴里最开始的糟老头子变成了“看看人家老赵”。
从深圳马拉松结束以后,我跟老赵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轨迹。
老赵开始知耻而后勇的按照二蛋教练的课表,循序渐进的训练,一周跑了100公里,不惧风雨,重庆哪怕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老赵也把鼻涕往嘴里咽的跑完了课表。
而我开始频繁的参赛,无锡越野,南京越野,以至于后来被拐哥按着不让跑步,每天拉伸放松,拐哥说,你现在很多肌肉都有些疲劳紧张,你要先彻底恢复再训练才有效果。
我觉得拐哥说的很对,但是腿长在我身上,控制不住想跑的心,于是抽空跑了两次,一次轻松跑,跑到7公里,腿疼,不跑了,没放松,没拉伸。
然后隔了两天,跑了一次强度跑,大冷天,没热身,咔咔就是干,干了8公里,满腔热血回家了,没放松,没拉伸。
拐哥说,不放松,瞎跑,肯定会受伤的。
我试了,是真的。
但是拐哥,在我心中,就是机器猫一样的存在,无论怎么作,拐哥总能拿出一个类似于锦囊一样的解决方案。
在出发厦门之前,拐哥说,厦门你的目标就是安全完赛,不要去追求任何成绩,该带的护具都带好,怎么轻松怎么来。
我问拐哥,“带什么护具。”
拐哥说:“你可以带羚途的护具,比如护腿,他们是医疗公司背景,护腿还是值得信赖的。”
我说:“好的,拐哥,但是我们俩这样打广告,是不是很硬?”
1.
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但是涉及到自己的运动生涯,拐哥的命令我还是听的,1月5号抵达厦门时,我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去领参赛包,而是参加羚途的分享会。
为了拿一双拐哥说的,值得信赖的护腿。
想到自己只要带上腿套,就可以安稳的晃完厦门马拉松,水平得到提高,从此披荆斩棘走上一路PB的道路,自己都忍不住偷笑起来。
以至于,我兴奋到赛前还跟拐哥来了一次硬汉跟硬汉之间的对话。
跟拐哥的交流,从来都是不复杂的,有事说事,就跟跑步这个运动一样,简单又粗暴,粗暴之中又蕴含着一丝丝哲理。
厦门马拉松,拐哥又抛出了第二个锦囊。
他说“厦门么,快,你是快不起来了,你就跑的舒服点。”
我问“什么叫跑的舒服点?”
拐哥想了想说“就是,摄影师瞎几把一拍,都不会把你拍的龇牙咧嘴的那种状态。”
过了一会,他又补充了一句“反正作为我上海郑中基的好徒弟杭州吴彦祖,在被拍的好看这件事,你应该有工作经验的,我就不多说了。”
“好的,上海郑中基。”
△ 上海郑中基(池子)
2.
对于自己来说,每次比赛,赛前最重要的仪式感,就是跟熟悉的伙伴们打个卡,用合影的方式。
没太多特别原因,就是出门在外,一起合过影,于几万人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还凑巧能遇见,那一定是配速很合适了。
△ 确认过照片,大家是同款的战队
每场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大型网友见面会,其实更是一场不选择出发就不知道会遇见什么的经历。
比如这次厦门马拉松,不出发,我就不知道。
原来人跟人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擦肩而过,你要去A区,我却在J区。
我们在人群中擦肩而过,踩过彼此的鞋子,连一句对不起都来不及说,就被人群挟裹而去。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J区等着第一枪7点30出发,第二枪7点45分出发以后,我跟着偶遇的两位伙伴一起陪着身边的肯德基玩偶,康师傅立板,青岛啤酒方阵,特步分队以及难以一一点名的扛着旗子的跑者缓缓的向前走去。
我瞬间回忆起了小时候怎么都未曾经历过的画面,那是倚天屠龙记里揭开故事高潮的铺垫画面。
耳朵边飘来的是主持人的加油鼓劲,目光所及是两侧观众挥舞的双手,身旁是肯德基娃娃和康师傅方阵举着的牌子,迎面是呼扇而来的各种五颜六色的跑团旗子。
那个画面怎么说呢,我给大家放两张图吧。
△ 百度搜索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 透过视频,你大概可以看到出发前的盛况了
△ 来啊,一起Cosplay啊!
不瞒大家说,前5公里,用上学时候学过的古文的一句话来形容最恰当了“厦门马拉松之三枪,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真的,从J区出发真的磨练的是心智。
而我,就是心智不成熟的典型,跑到8公里左右我心理就崩溃了。
让我心理崩溃的不是周边的摩肩擦踵,因为我知道,身边一起出发的,都是一起砥砺前行的伙伴。
厦门马拉松在我印象里简单说来几乎就是个跑出去21公里再折返21公里的赛道。
就是这样一个大折返的赛道,你只要跑的快点,你几乎可以在一场比赛看到所有超过你的人。
让我崩溃的是,我跑到8公里,距离终点还有42-8=34公里的时候。
第一枪出发的黑人军团们,已经折返往回冲了,那一刻,我默默的停下来了脚步,掏出了手机。
放下手机,再环顾了下自己身边,忍不住感慨,人生路上,只要足够努力就能跑的够快,只要跑的够快,就是一片坦途啊,兄弟们。
回应我的是身边或快或慢的脚步声,不是兄弟们不努力,实在是前路人太多。
我一边跑着,一边安慰自己不要在意别人黑人运动员已经要打卡下班,我还要跑34公里这件事。
“乌贼,不要在意这些事情,就算是一起出发,黑人兄弟们也比你下班早,他们现在只是提前30分钟被你看见罢了。”
果然这个世界上最能安慰自己的人,还是自己。
就这么安慰完自己以后,我重新把速度按照两公里430,一公里520的跑着,不是我对比赛不尊重。
实在是,每到一处补给,就会拥堵一次,然后一部分伙伴去停留在补给站吃喝,路上的人群会减少一波。
不知道你们跑马的时候,理解不理解,队友是多么重要。
起码对于我这样意志力不坚定的跑者来说,队友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这么说吧,北马我能PB,一小部分是我努力训练,更多的因素是我跑的时候,身边的跑者满脸都写着“严肃跑者”“我要PB。”
而跑厦门马拉松,我从J区出发,怎么说呢,那是欢乐的海洋。
可欢乐的海洋都是舒适区,要进步,就要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然后我开始玩命匀加速,终于,我好不容易冲破了J区,看到了身边的跑者的号码簿从清一色的HJ,变成了F和G。
△ 愤恨又不失优雅的表达不开心的推眼镜
这么解释一下吧,当冲出第三枪的人群,来到第二枪的大人群是种什么体验。
大概就是来到第二枪的末尾的时候,感觉又一次进入了新的“欢乐的海洋”。
就在想跑不想跑,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我看到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摆出Pose。
大有一种,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跑马,亲友若是不相信,诶,兄弟,帮忙拍张照好伐。
自诩为严肃跑者的我,实在是无法挣脱这份舒适区了,我选择加入大家一起!
其实解释下,跑到这里的时候,因为腿有点受伤一直没好,所以就有点跑不动了。
然后很幸运的是,遇见了潘潘。
潘潘一脸严肃坚毅的说“乌贼,我今天要跑进430.”
当潘潘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那种脸上的坚毅,那种严肃跑者脱胎换骨的感觉,我简直太熟悉了。
那是一种进入了状态后的样子。
我跟潘潘说“潘潘,要不要休息下,我给你拍张照”
潘潘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表“不了,我今天要跑进430的。”
那份坚毅,让我忍不住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潘潘,来都来了。”
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3.
比赛依然在继续,并没有因为我给潘潘拍了张照片就结束。
抬头看了看公里牌,依然还有15公里要跑。
可身处在430-600这个群体里,那种气氛就有一种微妙,身边的跑者无不在向你传递一种信念。
2018年,每次跑步,我都在追求成绩,想要跑的更快,想要不断PB,可看到身边大家都选择沉浸在比赛的乐趣中。
那种逢站必补的食欲,所到之处,番茄香蕉面包,宁可吃撑绝不放过的样子。
真的,感染到身边的每个人。
我彻底的,放弃了跑成绩。
努力一定是辛苦的,就像厦门马拉松的上坡路,辛苦是因为你在走上坡。
可,不努力,真的好轻松啊!!!
后来放弃努力到什么地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我已经沦落到在赛道上拿过Tommy的相机对着跑过跑者开始拍,并且说着“看这里,看这里,加油加油。”
比赛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跑完了。
就跟这篇赛记一样。
至于成绩,迟迟不想写,就是觉得,这个成绩如果被老赵看到。
他肯定激动的不顾足底筋膜炎的一蹦三尺高。
4小时10分30秒,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跑崩了,比老赵还崩。
过年之前,我再也不想跑马拉松了。
比赛结束以后,拐哥问我“你跑的这么慢,你难道不累吗?”
我说,不累啊,因为我穿的羚途压缩护腿,小腿一点都不会累。
我是沈乌贼,一个被拐哥说拥有被拍工作经验的镜头感贼鸡准的半吊子跑者。
我之所以是半吊子跑者,是因为我连续的背靠背比赛跑完就胡吃海喝,不好好拉伸,以至于疲劳积累了伤病导致无法训练。
跑出这么差的成绩,全是我咎由自取,希望有耐心读到这里的跑友,千万不要学我。
感谢,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