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重马,PB333丨有一种回响叫念念不忘
跑者故事
.
initiation西嘉签名在路上
阅读 96913次

2019.3.31 三月初二•周日

“有一种情结叫四年重马

 有一种套路叫私兔

 有一种陪伴叫素未谋面

 有一种等待叫终点的拥抱

 有一种回响叫念念不忘

 有一种PB叫留有遗憾”


重马PB 333·GET


START


“我靠,这一百多米怎么这么长?!”早已筋疲力竭的我,不知道哪里来还能爆粗口的中气十足。望着前方近得明明只要多跑几步就可以到达终点的计时拱门,却发现这一百多米的距离很长很长。


踩着水泡、脚底板早已经痛到麻木,知觉失灵,大腿也被磨得老老实实的疼。


在男女选手终点分区处,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告别后程同行到终点的两位大哥。

“in妹妹,加油!”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赛道旁。


“3小时33分”。一路上预想的PB可能会哭的情况没有出现(毕竟没有达到目标吧),但是却意外在大D哥的这声加油声里和等待中,让我有了想哭的冲动。

跑重马的第四年,即便去年在重马前受伤,但每一年重马都是PB的状态.....历经18年从期待到落空、巅峰、受挫、一年的晦暗、自我怀疑、快要放弃、死磕到重新出发,3月31的重马,我终于在主场“游荡”了回来。


这是场五味陈杂、并不太平却意义殊异的PB之旅。

01


有一种见面,叫比赛相逢

平日里见不到的人,总是可以通过比赛连接起来。所以啊,每一个靠近赛前的日子,总是令人期待:是赛前见面和比赛时认真对待的期待。



赛前和朋友会面,几分唠嗑;重马体博会上见到了小丽(本次重马415官兔,可爱的小丽还给我带了一块无锡的樱华酥和几块红糖小饼)、张小艳同学、summer、美丽的猫姐。



第一次能够从容没有时间压迫的在体博会上慢慢的悠逛,看到了330的PB牌子,想到了朋友们之前说的sub330,心里只有期待,没有底气。

和老爸以及跑团的叔叔们领完参赛包后,大雨倾盆。想着说周日如果是小雨战的话,倒是很好的比赛天气。

△和老爸在领物现场


回到酒店下榻,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补了眠。醒来吃了两大块小丽送的红糖小饼,经过赛前3天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补给,感觉到了能量的充足。

然后一个人收拾好明天要参赛的装备,鞋上系好芯片,傍晚七点过,望着窗外的滨江夜景。

好久没有这样紧张和雀跃了。参杂着未知和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自我打气、自我不设限。


02


有一种套路,叫私兔

清晨的南滨路,有些凉,空中飘着几颗雨星子,是最合适比赛的天气。


号码带上塞了两卷纸(因为感觉有些拉肚子的可能性)、吃了两颗盐丸再塞了几颗。B区挤满了人,因为到达比赛点前已经走了几公里加上B区人多,倒觉得天也不冷。肌肉还是有些柔软没有僵硬的。


然后意外的遇见了家乡长跑协会的几位叔叔:

“小王,今天打算多少?330?”

“我随意吧,我觉得330还不行。”

“没事,你今天跟着我,我带你330”

“我先尝试跟着你跑,后面你自己想要跑速度,就自己跑吧。”提前给飞哥(就是前年带我在广安PB背米的那位叔叔)打好防御针。

比赛前还在腹诽,想带我的人要么在A区(我老爸)要么在C区。


最后兜转回来,倒是意外的收获。

发令枪响,1分半后,我们跨过了计时毯。


前1英里基本是跑不开的,人多不说,还有很多窜来窜去,超车没有提示,以及一个超速自动变道不打转弯灯的大哥,简直就像埋藏在人潮中的不定时炸弹。在左让右让中,我的第一英里(因为手表的计时单位一直用的是英里)用了5分27。权当起了一个热身跑、升温肌肉的作用。


然后后面,飞哥在前面控速。我们也从第2英里4分52开始,基本开始巡航。因为之前受伤的缘故,到真正恢复性训练以及完成我自己的月期性训练,差不多2月有余,不足3个月。所以我对能差不多以这样的配速跑完全程根本没有一点信心。我想的是不一定非得330。五分零几,或者最不济510的配速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一直在给飞哥强调“458配速左右浮动没问题”。

我一边寻找着身体的节奏感,一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轻松,然后从第3英里配速450开始,到后面的446,再到449再到第7英里的430。


“飞哥,超车了,速度快啦!我们放慢一点”,一直秉承着保守和计划来的我,并没有想着趁此说是不是可以sub到更好的成绩。自己的训练情况自己心里是有底的,对于我来说“马拉松于我没有侥幸和运气性的成分,我更宁愿慢一点,走得踏实一些”。而且前面跑得快,并不意味着后面不掉速,事实往往是一个配速计划的不慎,可能直接导致崩盘跑崩。


从去程的5KM折返回来,踏过十公里的计时毯区。在第8英里的时候,飞哥毅然的甩掉了我。我也从430的配速自己调回了447,一直到12英里,也基本上是447的均配。当然节奏也重新找了回来。


一路上,遇见的熟人也多了起来。

在17KM的时候,之前说遇见我就给我当私兔的朋友追了上来。打完招呼,他用潇洒、渐行渐远的背影证明了“有一种套路叫私兔的不绝对真理”......


03


  有一种陪伴,叫素未谋面

在接连被两个私兔放鸽子后,内心有一些失落,但也有庆幸。“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本来就是更合适我的方式。”而且也没有那么大压力,认真跑着就好了。


12KM的那个缓上坡处,豁然开朗。

依旧是熟悉的老路线,我盘算着下一个补给点的时间和距离。


没想到的是,在我到达补给点却犹豫是否要去补给的时候,身旁突然递来了一杯水。

“小妹加油!”一直跑在后边的叔叔,短短的一句话让我的心里有股温热。在后面的路上,基本每到一个补给点,那位叔叔都会给我端上一杯水,为我节约了好多时间。


17KM过了,想到小七爷(爱云动摄影师,seven,江湖人称小七爷,没错就是那个潜伏在赛道旁边,头上带个数字7的垮裤(sha)大佬(zi)说他在18.5KM等我,让我跑最外面。我理了理我的头发,变道最外侧,打了鸡血,445的配速雀跃的往那个点跑去。


然而,他却蹲守在18.9KM快20KM的地方,完美的错过了我不说,在看见他头上戴的可爱的7之后,还用我宝贵又中气十足的嗓音喊出那声,“小七!”

△垮爷小七


“诶呀!错过啦!”在我已经无法刹车,跑出几十米后,他才反应过来。


“你妹!”一声怨气过后,内心一片清明,世界美好。反正他也没听见。


每一步的往前,都是曾经熟悉的赛道:是半马的赛道、全程的赛道。脚步依旧有力轻盈,心率平稳,我尝试着把那种灵魂出窍的状态平稳维持,将感知放在每一个节奏点上,寻找一种省力的平衡感。


一路上,收获了来自于素未谋面的加油和关心,“小妹儿!要跑330,你跟着他吧!”、“小妹儿,状态不错,很厉害,继续加油!”、“小妹儿,来,水!”.......

在赛道的某个节点,听到一位跑友说“都是为了某个目标在努力跑”,竟有些眼眶潮热。


曾经以为的一个人上路,却没想到,一直有人“陪”在身边。


04


有一种跑法,叫牛皮糖死磕

以为一路会清静顺利的跑到终点,却未曾想到,老马也会有失蹄时。


因为前一晚的饮食问题,让我有些拉肚子。一直担忧的问题出现了:就是是否去上厕所。如果停下来上厕所的话,毋庸置疑,一直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配速一定会被打乱。


在20KM的时候,我的腿差一点就往流动厕所的方向转向了,“再等一等,如果下个点还想上厕所,那就不忍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咬咬牙,想到17年广安马拉松的时候,也是这个情况。当时很财迷的为了前20名的奖金,硬是熬了过去。


好在2KM之后,便意消失了。


从掉到5分的配速重新回到458,目不斜视的保持着小高步频,一直保持着巡航配速到30KM。我看了看计时器,2:30。如果不出什么意外,330擦边球还是可以尝试一把的。

然而,世间之事,并没有那么太平和一帆风顺。


30KM之后,我突然感到脚板一阵发麻,“完了,起水泡了。”加上补水的时候,不小心打湿了短裤,两条腿也被磨伤了。汗液混合着水流进伤口,疼到天灵感打颤。


“无所谓,不过是水泡、磨伤,死不了死不了。”我一路自我催眠。但是越来越剧烈的疼痛感,还是让我的配速开始循序下掉。

自此,每一公里都成为煎熬。


补完最后一颗盐丸,依旧是每一个补水点就补充饮料,剩下的12KM从未有过的漫长。


看着身边走路的跑友越来越多,“诶,要不然,我也走几步,说不定休息一下还会跑得更快。”但是理智告诉我这种捂住耳朵放屁的设想完全就是自欺欺人。


因为我知道,一旦停下来,就意味着后面跑不起来了。顶着深深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疲倦感,脚步依旧机械的往前。


“诶,说不定D哥真的在终点等我?”、“欸,不可能!”、“你想想朱一龙!”、“想个屁,脚板还是疼”.....大脑一直高速运转着左右互搏术。


32KM的时候,遇见了前程把我甩掉的飞哥。

“欸,我爆了,走了好一会的路了”飞哥苦着脸。我有些哭笑不得。


在35KM后,飞哥再次崩盘,让我自己先跑。

在离终点越来越近的路上,在回程的上坡路上,在周围停留着很多爆掉的跑友的路上,我没有停歇,我也不知道,一直支撑我死磕下去的力量是什么。也许只是不断重复的“再坚持一会就好”。


“嘿,小姑娘,剩下的路我们一起吧”,已经没有什么力气回应的我,点点头,和同行的两位大哥自动组成了方队。

36KM处,穿着重马参赛服的小哥说,“你挺不错的”然后稍稍加速,脱离了小方队。然后37KM后被我追上,一直重复这种模式到临近终点的几百米。


小哥什么也没说,朝我竖了一个大拇指。


同样的,38KM的时候,另外一位穿悍将的大哥说,“你不加速吗?我先加速了!”然后到39KM的时候,被我追上的历史再次重演。最后还是选择了一同前行。


“小妹,你挺牛的”

其实我知道,牛,不存在的。速度不存在的。我没啥本事,但最大的优点就是很耐磨、又死磕......我称之为牛皮糖跑法,甩都甩不掉....


05


有一种等待,叫终点的拥抱

“我在终点等你”

“我不信”

“必须,你记着,D哥一直在终点等着你,你就不会崩了”。


我曾以为赛前大D哥说要等我的话只是戏言,却未曾想到,那个身影真的会出现在终点前。

△说“破3即可”打打酱油的大D哥


“哎呀,我等你好久了,终于到了!”一个温暖的拥抱。

“怎么样,破330了吧?”

“诶,333”

“好可惜,不过没事儿!”


在我心中,像D哥这样的高手怎么可能会等我这样一个小菜哩。所以真的看到D哥的时候,居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是那种以为会一个人上路出发,会一个人结束,结果却有朋友一直在终点等待着你,见证着你的温暖;是那种一路经历插曲不断,全靠死磨,硬着头皮的强硬后遇见一丝柔软和窝心的温暖。


原来有一种温暖叫放在心上。

谢谢大D哥赛前的加油和鼓气,谢谢大D哥送的无锡手套、樱花酥和给老爸的模型。


这份感谢,放在心里了。


06


有一种回响,叫念念不忘


3小时33,一个并不算太好的成绩,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新的起点。


历经了18年受伤的一年,从自暴自弃,暴食症到凡是比赛就PW到信心崩塌到尘埃里,我庆幸的是我还是没有放弃。

从19年的1月14开始恢复性训练,第1个月353KM,基本是跑1休1,单次跑步距离20KM以上的低心率有氧恢复,到第2个月305KM,开始逐渐过渡到跑2休1,配合小比率的速度跑,加上晚上的搏击课、核心和力量训练。

再到3月,完成赛前2个30KM+的LSD,其中一个M配速的30KM基本和这次比赛的配速相差无几。


从最初上完核心和强度课第二天训练必崩盘到开始适应。基本是每天自带饭配比饮食加上睡眠调整。


开始恢复的不仅仅是体能,更多成长的是这一年里因为受伤带来的心态的蜕变。

即处理的态度:哪怕是以后再遇见相同的情况,也能好好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一切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江边的风不冷,江边的水没有雾,江边的天有些阴,江边的船安静的开。


2016年3月19日,重庆国际马拉松,于我来讲是一个启点,2019年3月31日的重马,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起点。


有一种PB叫留有遗憾的满怀希望。






还没有评论